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美国华盛顿州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贴着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可见,让学生“去做”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当“做数学”进入课堂之后,课堂便成了一个快乐的大磁场,  相似文献   

2.
齐美新 《学周刊C版》2011,(11):146-146
“哎呀,我没注意读题目,要不我也会做!”这样的回答.很多老师再也熟悉不过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因此就出现了答非所问的现象了。可见,把学生的数学阅读请进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当今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数学阅读是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提高数学阅读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做数学”就是在“做”中学习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了解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如果每位教师能把“做数学”思想引入课堂,指导教学.那么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成功开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我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自己见证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只限于教材后而的练习题或者练习题巾的基本题型,具体施行的都是一些重复练习。作业的评价也通常是一般意义上的批改,基本上惯用的都是画“/”、“×”,或者用分数来衡量。这种作业设计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会讨厌做数学作业,这样的评价方式也只能导致学生一味地关心自己的分数,然而学生对自己在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一点也不关心,更不用说去纠正做错的题了。  相似文献   

5.
学数学,就要解数学题,数学解题学习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心理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学习,这必然导致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解题的教学.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部分学生一拿到数学题“提笔就做,一做就错,错了就不知所措”,最后由于长期没有获得解题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枯燥和复杂是学生害怕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或者“抵制”等情绪,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新课程实施后,要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和感悟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是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对话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过于追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会导致思维对话的深度有所欠缺。教师应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对话。只有实现了有意义的思维对话,才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活”了,学生都“动”起来了。勿庸质疑,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然而,如果我们单纯地从形式上追求“让学生动起来”,为“活动”而动,往往会导致课堂疏于管理,出观“活”而不实,“动”而无思的后果。那么,对于初中的数学屎堂,什么样的“动”最有效,又怎样才能计:学生“动”得有效呢?下面我将结合《中心对称图形(二)》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解题是中学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解题在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会机械地模仿或者直接套用已知条件。而对陌生问题。缺乏灵活驾驭的应变能力,尤其对许多看起来无路可走、无法可施的隐蔽性问题,更是束手无策.如何走出困境。笔者就此问题从“找”和“造”两个方面谈一下从“无”到“有”的转化策略,希望对学生的解题有所启发、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李衡 《辽宁教育》2011,(11):41-43
数学是简洁、抽象、理性的,学生能识记、背诵数学概念的意义并不意味着掌握了数学概念,更不能说明能灵活运用数学概念。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学生似懂非懂、运用起来经常出错的状况,我发现真正造成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实际上就是老师们常常忽略的或者是觉得很简单的“小处”,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生活化”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纵观当下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味”越来越浓,而“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思索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即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数学本味”回归到我们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数学教学走入了“生活味”过浓,“数学味”缺失的误区中。“生活味”过浓直接导致了学生陷身生活中无力自拔,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弱化。过于“生活味”成了当前数学课堂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怎样的数学课堂才富有“数学味”。我想,充满“数学味”的课堂应该是既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富有“数学味”的课堂也是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探索过程、思考过程和反思过程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是让学生“听数学”,还是“做数学”?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是一种“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教学模式。发展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5.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单纯模仿与记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动手实践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教材中“做一做”的设立目的就是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教材中的“做一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情形。1.让学生动手做。动手做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获取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从中体会“做数学”的方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冯树娟 《小学生》2010,(12):67-68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转变观念、改革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如果以“做数学”代替“说数学”,情形会迥然不同,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怎样才是真正的“做数学”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纽织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等问题成了数学教学活动中备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于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有些肤浅的认识。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一谈:  相似文献   

18.
“做数学”是当今数学教育界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做数学”的理念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认知的特点,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做数学”进行探讨。从创设情景,鼓励发现,数学感悟和联系实际四方面引导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中自己去做数学,从做中学。让“做数学”真正戍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就数学课堂上如何关注人文教育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与思考。一、把握人文性教育目标,激发人文情感我们有许多教师认为,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品德、情感教育的主阵地,认为小学数学只要让学生会做数学题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0.
唐艳 《考试周刊》2011,(88):96-96
新课标指明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转变理念,改革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如果以“做数学”代替“说数学”,情形会迥然不同,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主(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索、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呢?以下谈谈我的尝试。 一、游戏激趣,让学生乐于“做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