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善用“大思政课”,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既要加强思政课主渠道教学改革的创新,也要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要实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则需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不断推进二者在育人主体、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2.
“大思政课”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的新动态和新形态.实践育人是“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要建好“大课堂”、搭好“大平台”、用好“大资源”、讲好“大故事”,注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互动相结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统筹、拓展教学内容与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相结合.通过深化育人理念、优化课程设计、统筹教学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为深化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路径。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目标,提高站位、把握大势,多维发力、同向同行,把国家需要和学生需求相结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打造思政“金课”,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各方面资源,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丰富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使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探索"一主两辅、三风育人"模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化、第二课堂的德育化,构建课程教育模式;以"教风引领、学风养成、军风塑行",构建管理育人模式。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和青年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抓好专业课程教学主渠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该文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授课要点及课程思政映射融入教学方式、特色案例的实践策略,探讨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健全育人体系,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崔楠  郑铭文 《辽宁教育》2023,(10):80-84
课程思政的出现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把思政课的教学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二者的本质与关系具有一定的耦合性,高校应明确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耦合机制的价值与意义,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指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专业课教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的显性教育互为补充,形成育人合力。成人高校学生大规模在线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师应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大数据、智慧教育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训,开展教师课程思政评选,健全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发挥主体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专业课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决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局限于理论课程教育,更要与其他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等内容相结合,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将志愿服务理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校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有机结合,是实践“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地方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以构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课”理念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大思政课”理念的实质,是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影视教育是一种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具有感性价值、参与价值和导向价值,能够充分体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理念,具有特殊的教育优势。当前,中小学影视教育因其特殊形式较难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加之缺乏影视教育师资力量及影视教育模式单一,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总结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的影视教育实践,可以通过跨学科融合开设微电影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并积极借助专业影视团队力量、举办微电影节且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方式,充分发挥影视艺术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高质量建设,对于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这门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深入推进高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及时融入高校思政课以强化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从依托他课到单独设课、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从单一课程到课程体系的演进脉络。为了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练就教师过硬“看家本领”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育人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优化强化“大体系”,善用活用“大课堂”,建好用好“大师资”,共建共享“大数据”,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上台阶上水平,兰州市教育局提出“134”总体思路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培养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鼓励各学校结合自己的校情和特色,“将德育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学校文化、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之中”,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层级化思政课课程体系,构建了一批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补充的特色课程,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充分发挥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课以一体化视域统筹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关节点,要求按照思政课特点,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找准“种好责任田”“阶梯式递进”“立德树人”等出发点和着力点,把握好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段育人目标达成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和层层递进,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知行合一观,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同工作,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得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建立。总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积极谋划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大思政”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多维锁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人的本质属性作为其育人格局建构的内在依据,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主体参与、多形式呈现、多场域运作、多层面影响,为提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运行机制,要遵循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原则,通过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政活动与活动思政相结合、思政生活与生活思政相结合、思政社会与社会思政相结合,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学、活动、生活、发展方面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8.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为提高教学效能,要坚持守正与创新,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拓展教学内容体系。雷锋精神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价值的重要载体,从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将雷锋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达成雷锋精神育人目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构建“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思政课守正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理直气壮办好高校思政课,必须全面系统把握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势”“道”“术”,切实做到“审势”“明道”“优术”有机统一,既要科学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道理的历史大势与现实境遇,构筑新时代高校思政治课讲道理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也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还要创新教学样式,争当思政“大先生”,善用“大思政课”,发挥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