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本文研究了家庭的互联网接入对城乡初中生认知能力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初中生在认知能力和家庭互联网接入率上均存在明显差距;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OLS回归和PSM估计发现家庭互联网接入可以显著预测学生的认知能力;互联网接入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不存在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之间的异质性,但是对城市户籍学生体现得更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城市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身较高,更倾向于将互联网作为信息搜索和学习的手段;Oaxaca-Blinder差异分解表明,家庭互联网接入这一因素可以解释城乡学生认知差距的57%左右,并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者在互联网使用回报率上的差异.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应当从以下两方面努力: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场域从学校扩展到家庭,关注学生在家庭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硬件和平台建设转向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的学生数据,分析作业时间、校内作业时间和校外作业时间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业时间及校内作业时间均会对初中生的非认知能力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校外作业时间对初中生的非认知能力无显著影响。应理性看待作业功能,拒绝功利化;科学调整作业时间,拒绝统一化;合理设计校内作业,拒绝机械化;建立作业统筹体系,拒绝叠加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近一半初中生通过寄宿方式上学,这样一种结构化但远离家庭的环境,会给学生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呢?以CEPS数据为基础,用OLS回归和PSM方法估计,有两个主要发现:一是寄宿显著提升了农村初中生的学校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但对认知能力并没有显著影响;二是寄宿显著降低了农村学校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城市学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同时还降低了学生的同伴质量.这说明寄宿式上学有助于集中相对弱势群体,帮助其提升学校考试成绩;但由于需要放弃必要的家庭生活,也阻碍了初中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基线数据和2018年追访数据,研究了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以及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童年时期父亲外出务工会提高农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第二,童年时期母亲外出务工整体上并未对农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农村女孩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第三,父亲外出务工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顺同性、外向性和开放性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母亲外出务工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严谨性和外向性降低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要重点关注母亲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母亲外出的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同时要关注农村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樉 《现代教育》2023,(8):34-41
本研究以上海市667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总体表现良好,但发展不均衡,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相对薄弱;(2)学生干部经历、相关的课程培训以及更高的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利于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而年级升高则会带来负面影响;(3)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父母亲情感温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惩罚严厉则具有显著消极影响。对此,家长应努力创设支持性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安全、充满激励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6.
王春超  林俊杰 《教育研究》2021,42(1):104-128
人力资本发展对家庭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对我国家庭父母陪伴与儿童入力资本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发现,父母陪伴对初中学龄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亲子陪伴时间的投入会显著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督导时间的投入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能显著提升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娱乐时间的投入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但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发展关系在儿童性别、户籍、出生顺序、留守与否,以及不同的陪伴主体等不同特征群体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父母陪伴主要通过提高与学校的交互程度、提升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等来促进其子女的人力资本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模型探讨课外补习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家庭背景、课外补习和学生非认知能力三者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非认知能力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未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发现,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有助于提高非认知能力,兴趣类课外补习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高于学术类课外补习.兴趣类课外补习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非认知能力影响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而学术类课外补习并没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一方面家庭应更多的选择兴趣类课外补习进行投资,提高学生非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美育教育,重视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周金燕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3,(2):120-154+191-192
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受到重视,但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六个省市初高中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及相关因素数据,并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技术对50多个潜在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和识别。一个重要发现是:与人连接的“关系类”因素——父母的教养风格、学校的师生交流、同伴关系以及校园欺凌等,是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而在传统上被认为重要的“资源类”因素——学校资源、课外班学习以及父母养育时间的投入等,却与非认知能力的关联较弱。家庭经济社会背景仅预测了一小部分非认知能力。这表示不同于过去主要以学业成绩为产出、注重资源投入的方案,以非认知能力为产出的教育投资研究应转向对父母教养态度及策略、教师支持和沟通、同伴支持等与人连接因素的关注。本研究的发现也为教育投资突破家庭禀赋和学校资源约束,促进平等甚至阻断贫穷的传递提供了可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同伴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用大五人格框架下的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与尽责性来衡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良好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学习努力刻苦或想上大学)会对青少年的尽责性、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能显著降低青少年的神经质水平.相反,不良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逃课、经常上网吧、早恋)会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还发现同伴表现的优化会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则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家长和学校应把握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交友管理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交友.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改善,初中物理教学主要偏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对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有重大作用,但长期以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显著提高.因此,本文就以初中生物理认知能力为基础,对其有效性进行探讨.一、初中生物理认知能力初中生阶段学生对物理的认知能力比较实践化,普遍被认为是以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和实验为基础的认知.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黄先明 《天津教育》2021,(3):58-59,74
针对初中生劳动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建设劳动教育模式,进一步解决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一步创新对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笔者对初中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寻找推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形式和方法,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吴新锋 《天津教育》2021,(3):120-121
我国新课改明确指出,当前面向初中生的教育应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主,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应重视知识教学内容,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兴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的初中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科学的手段完善教学方式。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我国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利明 《天津教育》2021,(4):90-91,94
初中是学生身心共同进行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对学生物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对各方面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应用,以促使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得到不断提升,强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以实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以此为基础,本文将主要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以创新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究当中获得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挖掘出学生的科学探究潜能,使学生在物理知识的构建中形成良好的物理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是否有威信,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家长有一种“失”威倾向,文章从家长的教育能力,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当前初中生家长“失”威信的原因,并对如何树立和维护家长威信进行了深入探讨,据此,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建议,这对于树立和维护家长的威信,促进初中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其他理科科目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环境中,很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更注重解题的结果而忽视解题的思路以及一些做题技巧,这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的。因此,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温权顺 《天津教育》2021,(8):104-105
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初中物理教育的热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初中生物理水平的提升,也成为初中物理教育的关键。核心素养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前提,力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将探析初中物理如何有效运用核心素养这一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以期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初中物理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家庭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对三明市区初中生的家长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中,表明家长教育态度存在严重问题,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不但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研究为促进社会重视家庭教育,为初中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养指的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通过对广西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广西贫困地区学生的家庭教养状况并不乐观,表现由优到劣排序为:家长的教育观念>家校交流>对孩子学习的管理>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不同性别、身份的家长在家长教育表现及各维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许强国 《天津教育》2021,(2):168-169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独立性与权威的对抗性是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外在表现就是学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要想让此阶段的学生得到良性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学生误入歧途,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错误家庭教育观念对初中生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纠正错误家庭教育观念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