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时代媒体时代的来临为当今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红利,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高校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已成为当下的一种发展趋势,二者如何更深入地融合则是本文关注的重要话题。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的视角来审视高校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现实困境,并就大数据对二者融合的现实影响进行阐述,提出二者融合的具体策略:第一,利用大数据打造高校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保障机制;第二,借助大数据深化高校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机制;第三,借助大数据建立高校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现实语境,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大数据引发的教育变革,明确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指出了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应用、组织机制创新等方面给出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大数据创生出数据驱动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初步呈现出以大数据平台中央控制为主、以分布式控制为辅的独特运行机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与实践中持续探索,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时代机遇与重重挑战,日益凸显出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对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与学科化协同发展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内容。高校应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关注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对其实施针对性、个性化、差异化教育教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推动人文关怀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协同进步。对于大数据的“数据冰冷”,高校需坚定不移地促进思政教育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不仅需充分使用大数据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效率、效益;还需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观念、思想及精神,抨击、规避大数据的“数据冰冷”,有利于从根本上处理好思政教师对大数据技术的担忧,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变革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与传统教育数据相比,教育大数据的整合更具备连贯性、时效性和全面性。智慧教学环境的重构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形式。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高校智慧教学环境以"互联互通、服务精准、数据支撑"为建设标准,从重构教学楼宇的实体空间,到搭建智慧教学平台、智慧督导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的虚拟空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环境的深度融合。高校应以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加速推动办学方式、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到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推动下的技术革新也为教育教学的创新优化注入了活力。其中STEM教育实现了工程、科学、技术及数学的交叉融合,形成跨文化教育视野和教育模式。本文主要就大数据时代下STEM教育模式指导下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探讨,明确STEM教育教学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策略,更好地推动中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7.
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评价范式从数据评价向数智评价的转变。首先,从第四研究范式出现、教学与学习范式转变以及大数据驱动等三个层面出发,剖析了数智教育评价范式转变的动因;其次,凝练出数智教育评价范式的基本特征包括留存个体生命成长全过程的基本信念、融合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路径以及人机协同评价的参照范例;最后,从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层面提出了数智教育评价范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出,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2.0阶段.教育信息化2.0的基础是"数据",但目前省级教育大数据平台依然存在顶层设计不到位、技术应用不规范、智能化应用不够等问题.省级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关键就是在保持已有教育数据投入的基础上,从数据协同、数据精细、数据开放三个层面创新,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在建设思路上,平台要从需求、问题和目标三个导向出发,按照从"能用"到"好用"迭代推进,以省内应用为要点,突出本地教育特色.在实施策略上,平台应该以数据仓库为中心整合省内教育资源和教育各类数据,以数据治理为抓手实现新旧数据的联接和协同,以数据服务为驱动提升数据多元化和开放性.从而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融合体系、科学合理的应用服务体系和安全可行的保障体系,使决策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及时化,促进教育事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出,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2.0阶段.教育信息化2.0的基础是"数据",但目前省级教育大数据平台依然存在顶层设计不到位、技术应用不规范、智能化应用不够等问题.省级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关键就是在保持已有教育数据投入的基础上,从数据协同、数据精细、数据开放三个层面创新,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在建设思路上,平台要从需求、问题和目标三个导向出发,按照从"能用"到"好用"迭代推进,以省内应用为要点,突出本地教育特色.在实施策略上,平台应该以数据仓库为中心整合省内教育资源和教育各类数据,以数据治理为抓手实现新旧数据的联接和协同,以数据服务为驱动提升数据多元化和开放性.从而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融合体系、科学合理的应用服务体系和安全可行的保障体系,使决策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及时化,促进教育事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面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统计分析核心能力的培养需求,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统计思想教育,加强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融合。结合课题组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针对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诸多弊端,通过三课堂结合的全过程教学模式,从模块化教学、突出统计思想教育、多样化教学手段、协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统计思想和统计实践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简韵珊 《教师》2022,(7):39-41
教育作为大数据的重要应用领域,其与大数据的紧密融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每位学科教师都应基于大数据视角主动地探寻高效教学的有效策略.文章指出,教师可基于大数据视角获取教学数据,为数学教学提供科学预判;基于大数据视角应用教学数据,为数学教学提供多元情境;基于大数据视角分析教学数据,为数学教学提供有效诊断;培...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智能性的技术来不断提升教育的科学性和民主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操作原理是通过技术、数据和算法的重组,推动教育走向智能化,具体表现为支持智能教育关键技术的高智能化(技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育大数据的形成(数据)和教育供给的科学化(算法+服务)。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还存在技术基础不稳、教育数据缺陷、算法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要想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教育应尽早谋划,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并从技术基础(改善技术的成熟度,重新思考技术世界中的教育)、数据驱动(加快教育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教育数据单元质量)和算法服务(创新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方式)三个层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业教育必须增强质量意识,积极探索学研合作办学、协同育人路径,推进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的有效融合。教学与科研有效融合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切实保障。纵观相关文献,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内部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如何平衡的表述上,对"院+校"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很少关注。文章创建了"ABIUS"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科教协同育人实践中,在实践中探索、反思、修正,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以期达到突破新农林人才培养桎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达到1+1>2的系统效益。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81-183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挑战,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应逐步强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办学的主体作用,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以OBE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需求为导向,以产教协同育人为途径,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为保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内在的契合点和融合的合理性、可行性。两者的互动、协同和融合,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文章从协同育人的内涵与特征着手,分析两大教育实现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并提出实现协同育人的分层模式。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16,(5):88-91
大数据与大学生道德教育有效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存在着道德困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意识等道德失范行为。高校教育应更新道德教育观念,树立大数据思维意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道德教育进网络;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大数据的隐私保护;构建道德教育机制,发挥大数据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重大创新。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变革、激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在动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认识层面、技术层面、融合层面的现实难题。为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亟须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思维,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数据应用能力,构建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的冲突,论述了通专融合是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并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位一体"质量观引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实施大类招生和培养,促进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发展;成立本科生院,融合两套体系,实现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科学评价、精准服务等方面,阐述了西安交通大学促进通专融合,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王毅  农璐 《林区教学》2024,(2):31-36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双创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两大核心内容,二者相互融合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协同理论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二者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在二者融合过程中仍存在融合内容不明确、融合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协同理论视角,可以从理念、内容、机制等方面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由师范大学主导、政府配合共建的以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为核心任务的多功能综合性研究实践与服务基地。在实验区的支持下,"U-G-S"实践教学共同体能够取得资源效能、创新能力、决策执行、培养成本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为促进实验区与"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融合统一,可以从认可协同旨趣、融合协同范式、延展协同主体、提升协同境界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