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职业环境变迁紧密相关的教育。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合力促使社会职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样一个不断变革与创新的经济时代,高职就业指导的内容与方式也应做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职业环境不断变迁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职业环境变迁紧密相关的教育。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合力促使社会职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样一个不断变革与创新的经济时代,高职教学的内容与实质也应做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职业环境不断变迁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与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对医疗卫生行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变革和功能改进对现实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对当代社会眼健康系统的影响,对今后眼健康系统发展方向和对我国眼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上个世纪所经历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发展与变革将继续下去。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面临许多新的矛盾与挑战。因此,各级领导者,仅仅依靠原来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已不足以担当新世纪的重任,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变革我们的领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变革的思考贾丽辉,李庆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使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也对社会的上层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经济的不断发展,引起了人们精神面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的积极变化,这是主流...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众多新兴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统治,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增长,推进社会转型,成为新兴国家的普遍诉求。这种努力,则被冠之以“发展”,结果便形成“发展中国家”的庞大群体和轰轰烈烈的“发展”运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性话语,并汇聚而成一个世界性的主题。但是,世界范围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中一个根本的方向就是,发展不仅是追求经济的增长,同时更是为了人。  相似文献   

7.
浅析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带来了从经济形态到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高校德育面临了更加艰巨的挑战和新的时代课题。高校德育必须不断地通过自身的改革和转型去适应这种变革。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教育,对树立以人为本,增强学生思想认识、道德意识、行为方式具有深刻的意义。高校德育教育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尤其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产业,更面临着经济发展和升级转型的巨大压力。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使钢铁行业迎来新一轮的以商业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跨越式发展,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为例,首先对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从单一制造商向多元服务商转变过程中的3次商业模式变革进行案例分析;然后采用商业模式画布分析法阐述3次商业模式变革的优势和不足;最后给出对相关制造产业或工业产业有参考价值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22-126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一种"零和"的心理,对新兴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援助以遏制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二战后成立的典型的新兴国家,国家的发展急需援助。自印尼成立到1968年为止,美国对印尼进行了大量的援助,期间其援助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帮助美国稳住了印尼国内的冷战形势,同时也正是这样的转变稳住了其在印尼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带来了从经济形态到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高校德育面临了更加艰巨的挑战和新的时代课题.高校德育必须不断地通过自身的改革和转型去适应这种变革.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教育,对树立以人为本,增强学生思想认识、道德意识、行为方式具有深刻的意义.高校德育教育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有抬头的趋势。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竞争的加剧、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应对金融危机政策选择的局限性、区域经济主义的兴起、经济民族主义的复兴、WTO制度约束的缺陷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等方面;准确地把握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制定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柯健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1):119-123
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需要建立各国经济和政策的协调机制,需要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目前这种约束机制的发展远远滞后于自由化的发展速度,这是造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推进金融自由化,必须加强对本国金融监管,这是化解金融自由化风险的重要手段,消除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是控制金融自由化风险的有力保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是控制金融自由化风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如同英语一样,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订的会计准则正在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计划,我国也发布了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但这只是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可,并不能表示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是一个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应理性规划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增加高等教育投资,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科研合作,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是冷战结束后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的人类交往创造了条件,也为全球性的经济体系的运作提供了技术基础;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反映在国际政治上,就表现为避免对抗,加强对话和合作;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竞争,各国实力在竞争中此消彼长。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企图,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因此单极与多极之争将在很长时间内主导当代国际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究其根源,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金融监管不力的合力共同造成的。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日益全球化,金融市场相互开放、相互关联中当然也不能幸免。然而我们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同时,更应坚持独立自主,防止外部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结合国内的发展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们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之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北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新殖民主义手段,仍然维持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形成了对南方发展中国家的体系性制约。这种体系性的制约是全方面的,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政治上的,严重阻碍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前些年大家都在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身份危机,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依然繁荣,其生命力何在?笔者重申了作为比较教育方法论框架的国际教育交流论坛这一观点的重要性,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体的多元化发展,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更需要在真诚沟通的前提下,在教育理论、观念、价值、制度、政策和实践领域互相交流,在具有跨文化性、发展性和预测性的国际性课题中相互合作。由此可见,把比较教育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就可以摆脱比较教育学科身份危机的困境,开拓比较教育研究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为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对其他国家实行的比较成熟的融资模式进行借鉴,通过完善融资外部环境和提升内源性融资能力两个维度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构建,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is a shift away from the narrow socio-psychological focus of student flows towards an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utual educ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both sending and receiving countries and to global development through educational exchange. The, article within its limited framework goes on to outline the impetus for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flow of scholars and students in a global context. It then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and contribution this movement makes towards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a global development in knowledge. It outlines the education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at sending and host countries have derived and continue to derive from these flows. However, the benefits seem to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particularly in the light of the growing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accompanied by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economic system. In spite of this, a number of the developed host countries, mainly for paroch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sons, have introduced a series of protectionist measures to curtail the number of overseas students coming into thei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has adversely affected particularly the poor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ir students.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that this exchange of scholars and students is a useful marketing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s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take back with them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knowledge of their host country and this is helpful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world market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