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芊 《考试周刊》2012,(80):22-22
语文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设置具有专业特色同时还富含“人文”要素的语文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语文课程.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本文从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人文主义”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并提出要加强中职语文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不同类型的大学应确定自身的办学目标、培养方向,以便构建自己最需要发展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研究型高校仍然承担着培养精英的任务,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当以培养通用应用型人才为主,其专业教育必须与职业教育兼容.基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完成五大任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作为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必须努力把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传递民族文化的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中必须肩负起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语文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需要,又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文明、塑造学生人格、健康学生心态、锻炼学生谈吐、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有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职业人才,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据观察发现,中职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较弱,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培养和提高中职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迫在眉睫。文章就中职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培养和提高中职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策略、中职教师需要掌握的几种教育研究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信息化要求职教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技术能力,这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职教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对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给予较高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这需要从教学者、教学对象、培养方式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谈中职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有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职业人才,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据观察发现,中职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较弱,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培养和提高中职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迫在眉睫。文章就中职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培养和提高中职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策略、中职教师需要掌握的几种教育研究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适应国家优化人才结构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强调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为社会培养出合格、过硬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理解和把握教育创新的内涵和相关因素,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渠道,明确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和突破口。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这种独特的内在要求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人的能力为基本出发点。人是能力的载体,能力要通过人的具体活动来体现。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类型的今天,变革传统的班级集体教育模式,创设“特色班级”新的恩政工作平台,对激发班级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甸新意识和践行习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2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闭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表讲话,指出职业教育要切实办出特色,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人员和技术交流。 高职教育是一种既具有高等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注重以技能为重点的教育形式。五年制高职教育适应市场的需求,其特点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教育,这无疑是我国发展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  相似文献   

11.
揭育通 《教育艺术》2006,(12):10-11
“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是《职业教育法》对开展职业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与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法律依据。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系统工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职业意识、做好“职业人”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要实现进一步的良性发展,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是职业院校教育观念更新的必然选择,只有从人的个体需求、个别差异、多元价值、终身教育、职业能力等角度考量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和主体特点,建构尊重个体差异的学生观及建构职业能力培养和社会性发展并重的目标观是“以人为本”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提高人的就业能力和从事现有工作技能的活动,它是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总称。其中职业教育是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初中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之教育;技术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之教育,包括中等技术教育和高等技术教育;职业培训则包括职前培训和职后技能提高训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深入,保险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使其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保险市场对其保险从业人才的“复合性”、“技能性”要求。为此保险从业人员可以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来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实现保险营销职业化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服务需求转变、生源变化、布局结构高速和培养目标拓展等新情况,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一要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确认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培养多样化、“全人型”人才的阵地;二要发迹学科本位的观念,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教育;三要从培养学生具体岗位能力、专业能力的狭窄圈子中跳出来,注重关键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要改变职业教育为终极教育的认识,建立终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的固有特色要求职教专业课教师必须集学术性、师范性和技术性于一身,偏倚其一或其二,职教教师很难履行教育职责.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STPDS)正是针对传统职教师资培养弊端,回应职业教育要求而提出的,是对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旨在通过三方有效合作,为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专业课教师.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其根本宗旨的。我们必须用“大教育”的观念来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与职业连接的主要桥梁之一,中等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又具有与职业相对应的产业属性。以前的职业教育普遍着眼于就业,强调职业定向性,主要培养技能型、技艺型人才,而现代社会则要求兼顾就业和发展,强调职业适应性,注重通用职业能力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思考和相应地改变以往的办学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呆板陈旧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优质的教育供给与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变化对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要。以下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德国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在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充分满足人的多种受教育需求,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强调人的关键能力培养和实践经验。在教育体制上,构建完善的教育立交桥,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的价值地位,严格专业设置标准和质量评价,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法治的统一,形成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特征和优势,值得我国高等教育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新观念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之特点,使传统的职业教育受到挑战;(二)终身教育思想的出现与传播,使得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限拉长、跨度加大;(三)主体性教育观念的实施,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四)素质教育的提出,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五)创新教育的提出,为职业教育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职教特点,完善职教职能:(一)变革传统的思想模式和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成为现代社会人经常接受的教育;(二)拓宽办学渠道,争取社会办学优势;(三)重点要放在受教育者个人能力和素质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