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查方式】一、按照要求,写出对联1.直接写出对联。例: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①忆苦思甜《榆钱饭》下联:上联:②一片丹心育桃李下联:(2002年泉州市中考题)此题要求学生运用对偶的知识,即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的特点对出下联。参考答案:①悲老发愤《秋浦歌》②满腔热血写春秋。2.根据下联,补全上联。例: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运合写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对联题可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情境拟写式即提供一个情境,并根据情境提供上联(下联)。要求考生根据情境写出下联(上联)或者横批。例1 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对出下联。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下联:参考示例①佳音传神州, 世界震惊②梦想越环宇,神州沸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联成为中考语文的一个新亮点,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又可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对偶知识例1运用对偶知识,在横线上填写体现雄鹰特点的词语,使上下句形成一副对联。古朴长城踞群山,雄鹰。(2004年厦门市中考题)例2根据对仗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改后:上联:苟有恒,;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2003年山西省中考题)解析:…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形式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联一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练习对对联能够从中学到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也是语感培养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的整体,有的对联还包括横额。对联形式上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即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平仄相异,能够做到声调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高考试卷中的对联考查题,带有一定的尝试性,没有提出严格对仗和平仄要求。题目给的字数…  相似文献   

5.
<正>对联属于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考查范围,也属于仿写句式考查范围,是语法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积淀的综合体现,它直接指向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如何培养学生对对联呢?请看高考试题。1.(2012·四川卷)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联对联,注意:1内容与节日有关,2可以不考虑平仄。(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清风一缕拂丹  相似文献   

6.
周远喜 《初中生》2010,(3):9-11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要做好对联题,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结构一致。近年来,各地中考对对联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六种形式,下面一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1.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_______欧阳修______。2.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⑴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___________⑵上联:品千古美文下联:____________⑶上联:_____________下联:花静鸟谈天⑷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⑹上联:海安花鼓,誉满神州从下列提示中选出一个对象对出下联:品王佳酿、海林内衣、中洋河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下面是教师节某学生献给辛勤园丁的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8.
属对训练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的第24题,是一道给出春联的上联,要求考生对出下联的试题。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把传统的对课知识纳入高考试题的新的尝试,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或许有人认为,"不就是个'句式仿写'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续对对联",显然有别于近几年的"句子仿写"题,它重在考查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状况,实属语文试卷考查  相似文献   

9.
【备考指导】 对联的基本 要求是:(1)上 下联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2) 内容有关联而不 重复;(3)仄起 平落(即上联最 后一个字是仄声 ——第三或第四 声,下联最后一 个字是平声—— 第一或第二声)。 【经典例题】 下面是一副 对联的上联,请 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的第24题是一道"对春联下联"题。它把传统的对课知识纳入高考试题,显然有别于近几年"句子仿写"题。这是重在考查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状况、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新题型、新方式,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该试题题干要求明确:"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对联题在中考试卷中频繁出现,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对联考查题除了传统的模拟上联;仿写、对出下联的形式外,很有可能会在命题形式上有所创新。对联考查题会有哪些创新形式呢?我们用创新训练的方式作些预测。  相似文献   

12.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的语言含金量无疑极高。对联考点既能考查学生的想象、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因此近年来它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出现频率较高,已经成为中考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目前有许多学生尚不能适应这一要求。例1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西游记》:______________《水浒》:________________学生易错解为→《西游记》“:战无不胜,悟空打败妖魔鬼怪《”水浒》“:…  相似文献   

13.
(一)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纪晓岚对的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联。上联的算式:2×60 3×7=141,下联的算式:2×70 1=141。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各地高考命题中连续出现“对联题”这种新形式,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格式:从格式上看,它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 缺一不可。第二,对联要求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第三,要对仗工整,即字数相等,诃性相对,句式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句式中一致的位置上。第四,要熟悉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赠联、勉联等。最后,要把握对联内容。对联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内容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钱士宽 《学语文》2004,(6):30-31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对联题很多 ,高考要求考生对对联 ,今年还是第一次。包括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在内 ,今年共有8份高考语文试卷考了对联。上海卷题型较为特别 (把对联与古诗鉴赏结合起来考查 ,对联内容与诗歌内容密切相关 ) ,广东卷对联内容较为新鲜 (岭南水果入联富有地方气息 )。其他6份试卷题型都较单一 (上联对下联 ) ,内容也较简易 (多数联句属于春联 )。考生如果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和文化素养 ,关心生活 ,注意观察积累 ,对出下联 ,应当不会太困难。试以广东卷对联题为例。上联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可对的句子很多 ,如“鹿茸…  相似文献   

16.
邓云凰 《课外阅读》2011,(7):273-273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八年级语文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中有一副对联题,求学生根据上下联对应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填空,联语是:湖南——八百里洞庭凭__壮阔;__——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上联提示所写内容是有关湖南方面,下联空白处则考查由下联内容推出中国哪个省份,多数学生容易推出为湖北省。  相似文献   

17.
张方镇 《语文知识》2004,(10):38-38
2004年,在全国17份高考语试卷中,有8份考查了对联。除上海卷是结合古诗鉴赏考查对联知识外,其余7份都是给出上联要求对出下联。现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奇联欣赏     
【上联】:袁世凯千古。【下联】:中国人民万岁。此联可曰“绝情对”。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在对联里这叫对不上。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上联】:洞庭天下水。【下联】:岳阳天下楼。此联为反传统联。重叠用了两个“天下”,看似违反对联规则,实则是一大妙笔。它使楼与湖更为突出,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9.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学样式,它以形式对称、音韵和谐、内容丰富、语言精练且易于记诵等优点,而历来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教法学法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能有效地使用这一形式来辅助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等,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作用.其操作方法也相对简单易行——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可以师生共同拟写;可以教师拟出上联,让学生对出下联;可以学生拟出上联,教师对出下联等.  相似文献   

20.
对联小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联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