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电子课本是泛在技术时代所涌现的技术丰富教学环境的一种新的体现,其创新应用不仅仅体现在电子课本本身的教学性设计上,还与电子课本支持下的创新学习设计密切相关。国际“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技术丰富教学环境应用项目的经验表明,优质教学资源和工具与教学实践的整合是“一对一”项目教学实践创新的基础。电子课本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创新应用模式,综合考虑“一对一”项目实践的环境构成、学生学习模式、教师教学实践三个要素,引入学习活动,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探究、交流、表达、知识管理、练习与测验等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设计,以体现数字学习的特性。同时,数字化资源、工具和服务也是电子课本适应性、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个人学习终端的普及,学习用电子读物得到迅速发展。国际与国内标准化组织(ISO、CELTSC)电子课本标准研制项目开始启动,并试图从内容描述、内容展示与内容包装等层面,规范电子学习读物的设计。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从内容描述角度超越数字阅读,力求兼具数字阅读与数字学习的双重特性。电子课本的内容包装设计基于相关数字阅读与数字学习标准的特性分析,以电子课本信息模型为核心,从连接阅读与学习的角度,解决了电子课本资源组织、内容结构、包装方式、元数据等问题,满足电子课本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电子课本一般指称用于教学的电子书,是一种不同于电子书、教学软件的特殊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其不仅需要具有数字化阅读的一般属性,而且需要体现教育领域的应用特性,起到连接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的功能。为了能够实现以活动为主线、内容为支撑、个性化、结构化的电子课本,需要为其引入"学习设计"功能。本文中,本研究团队根据这一需求,在电子课本中设计了"学习地图"功能,使用者能够通过"遵从预设"或"定制路径"的不同选择,实现标准化或个性化的学习设计,以满足班级集体教学或差异化教学的不同需要。本文另通过牛津版小学自然课本《灭绝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的电子课本原型,初步验证了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电子课本是伴随个人数字终端的发展及数字阅读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数字学习资源形式.作为一种用于学习的数字阅读产品,电子课本的设计需要超越数字阅读的需求从而为教学提供支持;作为一种泛在技术条件下的新的技术产品,电子课本的设计需要超越知识授受的需求从而应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挑战.本文以研制电子课本国际标准的经验,在分析电子课本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连接阅读与学习以及支持教学方式变革的角度,对电子课本的概念模型、信息模型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一个电子课本的实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电子课本实现教学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5.
电子课本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热潮。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对数字化学习行业特性缺乏充分认识,当前的电子课本存在着从数字化阅读到数字化学习的鸿沟,尚不能有效满足教育领域的专业需求。因此.研发相应的电子课本标准以保障行业体系良性发展势在必行。2012年5月,电子课本国际标准成功立项。随后,起草者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项“电子课本:范围和需求”调研,分中文、英文、韩语、日语、法语五个版本,主要从基础技术需求、关键需求、数字版权需求、用例征集四个方面,广泛听取国际声音以确保电子课本国际标准与各利益相关团体的需求相符。调研发现,欧洲电子课本项目eTernity、韩国KERIS数字课本项目以及中国信标委组织的电子课本标准项目是研究电子课本标准的三股核心力量;教育特定元数据、注释、重组和重序、交互性和学习支持等关键需求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但是注释、重组和重序也有部分人表示不重要,尤其是重组和版权的平衡,是目前电子课本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国虽然对电子课本有不同的观点和应用实践,但是努力方向一致。电子课本国际标准需要从国际化的视野考虑,在找出各国电子课本应用的共性与特性、以及在把握电子课本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基础上,尽可能提供一种通用性规范,同时又允许各个国家根据其现状进行自定义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电子书包的课堂应用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各学科电子书包配套的电子课本的建设也迫在眉睫。文章介绍了电子书包和电子课本的含义,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设计的总体思路并重点分析了其理论依据及技术特性,然后详细阐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的内容设计,提出将信息技术学科每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分为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主题活动的学习两个部分来设计。  相似文献   

7.
电子课本在中国大学应用的调查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课本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电子课本首先施于高等教育,以大学生的课本资源存在,然后逐渐向基础教育靠拢;而我国电子课本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实践都是围绕中小学展开,高校电子课本发展研究比较缓慢。高校电子课本发展可以为师生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互动学习平台这一全新的学习环境,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又能体现自主与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实践与协作能力。因此,研究电子课本在高校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华东师范大学利用电子资源使用统计、问卷调查法和焦点小组法对大学生进行的调研和论证,证实电子课本是信息时代教材建设的必然趋势,是未来大学应用的发展潮流,但必须结合我国教育基本国情,关注设计、内容、出版和服务四个维度问题,以促进电子课本在高校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进入课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电子课本教学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已经成为电子课本开发和推广的瓶颈。本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参照正在制订的电子课本标准,结合实例对电子课本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作初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9.
电子杂志是在继承与发展纸质杂志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聚合多媒体元素,实现演示并改善阅读的电子出版物。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杂志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笔者将电子杂志视为一种学习资源。在《神笔马良》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电子杂志,进一步阐释这个流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与网络化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多媒体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情绪因素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实验与准实验研究,探索在使用颜色、形状、拟人化等多种视觉元素设计的学习材料中,视觉情绪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结论尚存争议。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视觉情绪设计影响学习效果的31篇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进一步从学习材料呈现步调、学习者学段和实验时长三个调节变量的影响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整体而言,视觉情绪设计能够促进反映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保持成绩、理解成绩和迁移成绩的提高;不同呈现步调、学习者学段和实验时长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调节作用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得到的启示:多媒体学习材料中使用饱和、高亮暖色、图片及拟人化设计,对于多媒体学习认知过程和学习效果有益。最后,在深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多媒体学习情绪设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纸质语文教科书知识呈现静态化、助学形同虚设和缺乏交互功能等弊端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应运而生的新媒体技术肩负着教科书内容更新和载体换代的任务。纸墨书香与新媒体联姻,在刷新着课程内容和文化重构的同时改变着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形塑其价值观和精神风貌。语文教科书与新媒体融合经历了渗透媒体技术的纸质教科书、纸质教科书电子化、以电子阅读器或计算机存贮技术为载体的多媒体教科书和多功能集于一身的电子教科书等不同阶段,每次教科书的升级换代都离不开以纸质教科书为蓝本,因此新媒体与语文教科书融合还应该关注教科书内容如何与时俱进,在文本选择、插图设计、实践活动设置等方面凸显媒体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微传播时代语境下,新媒体阅读渐成主流,但信息的碎片化使青少年的阅读呈现出快餐化、盲从性以及娱乐化等特征,这给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正视学生新媒体阅读现状,将传统阅读教学与新媒体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关注数字化课堂教学研究,应用新技术新媒体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瑛  王矗  黄燕  许英英  刘欣 《成都师专学报》2009,(1):107-111,116
本文作者从审慎-冲动型认知风格问卷调查、阅读策略问卷调查、英语阅读测试和被试学生访谈四个方面,以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对认知风格、阅读策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涉及三个问题:(1)审慎和冲动型两种不同认知风格在阅读策略的选择和阅读成绩方面是否存在差异?(2)认知风格与阅读策略和阅读成绩间是相互独立还是相关?(3)阅读策略与阅读成绩间是否有关系?若有,阅读策略是如何影响阅读成绩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审慎-冲动型认知风格对阅读成绩影响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使用阅读策略水平的高低对阅读成绩的影响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并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策略上;总体而言,阅读策略对阅读成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化社会对当前的教材形态带来根本冲击,适合数字一代的电子教材成为未来教材建设的趋势。本文首先界定了电子教材的概念,从呈现、媒体、笔记、作业和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电子教材应具有的功能特征;并将电子教材与在线课程的内涵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电子教材使用的五个关键技术问题,即文档格式、终端设备、内容分发、支持服务环境、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15.
教科书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学的重要内容、知识的系统性组织、课程与教学间的连结。然而,香港对教科书的探讨仍然不足,而且教科书的质量仍有待提升。在制度层面分析香港教科书编审情况的基础上;从教科书研究、政府审书尺度、政府审书取向、教科书内容质素等四方面,阐述提升教科书效能的建议。作者认为,香港特区政府仍负有最重要的责任。能否加强教科书研究?能否强化审书机制?能否扮演更积极的审书角色?这些都是特区政府能否提升教科书质量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新闻出版业都在加快向数字化转型,其过程却显得步履蹒跚,究其原因虽然很多,但缺乏一种合适的阅读终端恐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传统出版的一些优势资源如教育出版由于终端的限制,还难以大规模实现向数字化转型。而无论是过去的传统纸本还是未来的数字媒介,教育出版将始终是支撑我国书业的利润支柱。因此,国内书业要打开数字出版营销的困境必须从终端入手,而且首先要从教育出版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7.
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是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知识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发展理念,对职业教育行动体系的数字教材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基于教学场景化的发展及其与知识类型、知识习得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数字技术与课程陈述性知识"融合"的技术架构及相应规则,即数字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在内容上应具有相同的标准、能够与普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区分而形成数字教材的专用资源、能够形成灵活的知识供给系统以适应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等.据此,要对知识的数据化进行源头治理,要形成专职于数字教材建设的开发队伍,要深刻理解数字教材的本质.此外,数字教材应用中也有专用与通用资源的数字化关联问题、应用异化问题等等,提供给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媒体在2008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人们的视野。据预测,这种发展态势在2009年依旧持续。然而,社会媒体的自身价值真正发挥了吗?使用者真正让社会媒体为自己服务起来了吗?我们终日沉浸在网络信息流中,却常常一无所成!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让社会网络为我们更好地搜集和汇聚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呢?本文,就社会媒体及其特点,着重分析了社会媒体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人们在使用中所出现的困惑,尝试建立一个社会媒体网络汇聚模型,从而实现个人知识和信息流的汇聚。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核心资源。它的载体经历了从纸媒到电子介质,再到基于电子介质的教学资源集成的过程,并逐渐走向富媒体化和平台化,下一代数字教材将朝开放、个性化、社群化和智能化方向演进,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软件工程法,厘清了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的概念、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并从知识结构图谱化、资源组织系统化、学习数据可视化、学习管理智能化四个维度提出了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的核心理念,提出了融入学习模型、教学策略模型、学习者画像和知识图谱四个核心组件的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的技术实现路径及其推进机制,以支撑不同学科教师和不同学习者的自适应学习服务需求,将教材的解读弱中介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以期引发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供给方式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use of concept mapping is more effective in teaching expository material in comparison to a traditional, lecture only, approach. Its objective was threefold. First, to determine if multimedia concept mapping produces differential learning outcomes compared to digital text-based concept mapping. Secondly, to compare the above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finally to demonstrate if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satisfaction reported by children under the three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used. Thirty fifth grade children participated from which three groups of poor readers were formed, matched on age, gender and reading ability. The two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taught with the use of digital text-based and multimedia concept maps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ubjected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expository material. Each group had three sessions of instruction on three different expository tex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ncept mapping can be an effective means for teaching expository content. However, there were no differential learning outcomes when adding multimedia elements to concept maps. Moderate satisfaction was reported for all three approaches. The findings coincide with the body of literatur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cept mapping in th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of children with reading difficulties. The study’s results inform potential educators on the use of multimedia with poor re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