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古人写诗作文偶尔会模拟前人名作,而古人对模拟之作的评价贬大于褒,今人的评价则较为辩证,但对于“杂拟”类诗歌何以在魏晋形成蔚为大观的创作风气关注不够,尚未将《文选》中“杂拟”类诗歌的个体价值与后世价值联系起来。通过对比《文选》中的杂拟诗与原作的个性、共性特征,发现“杂拟”类诗歌具有一定的诗史意义:一是具有发展旧题材、创造新题材的革新之功;二是在诗中注入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的创意之功;三是在句式、句法、结构上出奇制胜的创法之功。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一种被称为“乐府诗”的诗体。乐府,最初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主要负责采集、编录、演奏所采集来的诗篇,当时称这些诗篇为“歌诗”。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才开始把这些“歌诗”称为“乐府”或“乐府诗”,成为诗歌体裁的一种。沈约的《宋书》始有关于“乐府”的记载:“鲍照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沈林子所著诗、赋、赞、三言、箴、祭文、乐府、表、片戋、书、记、白事、启事、论老子一百二十首。”梁代刘勰《文心雕龙》单立《乐府》篇。萧统《昭明文选》对所选录的诗分类时,也划出…  相似文献   

3.
自萧统在《文选》诗中设祖饯类,祖饯诗就独立成为一种诗歌题材。《文选》诗祖饯类共选有八首,另外,《文选》杂诗类、公宴类、赠答类也有祖饯之作,《文选》之外更有大量的饯别之作。综观这一时期的祖饯诗作,《文选》祖饯诗作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文苑英华》诗歌编纂体例有继承《文选》一面,但在诗歌编纂结构、类型、类目排序等方面新变明显,反映出宋初“缘情”与“体物”结合的诗歌题材意识及以教化为目的的诗歌编纂思想,对后世诗歌总集的编纂结构、类型排序、类目设置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选》特立“杂拟类”有三方面的原因:时代风气、《文选》的编辑宗旨和拟作本身的突出成就。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不仅在“杂拟”类中有特殊地位,而且与《文选》诗的分类也有很大关系。《隋志》将《江淹拟古》归入“总集类”乃因其兼具“总集”之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南朝诗人鲍照以其突出的乐府诗创作成就在“元嘉三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乐府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其中挽歌、游仙类乐府诗蕴涵着独特的美学特征,是诗人强烈的个体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文选诗研究》所提供的线索下,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方法,对《文选》所收哀伤类及挽歌类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形态、诗歌艺术特点等进行异同分析,以加深对所收哀伤类诗歌及挽歌类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艺文类聚》基本继承了《文选》"以类相分"的诗歌分类方式,但在诗歌类目的处理、诗歌类文体的排序、诗歌的立类选文等方面,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10.
张飞飞 《文教资料》2012,(26):123-125
萧统的《文选》中,"公宴类"诗歌是其诗歌分类中重要的一类,共选有十四首,其他类也有公宴之作,《文选》之外更有大量优秀的公宴诗未被收录。公宴诗发源于先秦,兴于魏晋南北朝,《文选》中所选录的公宴诗作具有典型性。本篇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所录的各个阶段的作品,探寻其发展轨迹和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1.
李益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大历贞元时期,他写了不少很有社会影响的乐府诗,在唐代乐府诗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然而,就目前李益诗歌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界大都从边塞诗这一题材入手,而对其占有一定数量的乐府诗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文章就李益的乐府诗创作展开论述,首先对李益乐府诗加以整理分类,继而对题材内容、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以评估李益乐府诗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便是通过文章的揣摩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和作文能力。鲁迅指出过:“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要揣摩文章,分类就是其中便捷的门径。中国古代的文章选本,从梁萧统《文选》至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大都有文必类、按类选文,就起着指示各类文章的揣摩和写作的功能。唐代大诗人杜甫要他的儿子“熟精《文选》理”,这“理”包括了《文选》分类后所体现的各类文体的性质和风格。古谚云:“《文选》烂,秀才半”,这不仅把按类系文的《文选》看成了学文的门径,而且当成了莘莘学子仕途的阶梯。宋以后,古人对文章分类功能的认识更为自觉,反复有人讲到“文章以体制为先”,认为学文“各有入门处”,“体制”即是其一,可以促人早慧。  相似文献   

13.
“杂”在文学上一般表示内容的博杂,《文选》下有“杂诗”一类,列于诗歌分类的末尾,可理解为“杂诗歌”。从《文选序》以及萧统时代的文学观点看来,这一类诗歌比正统呆板的说教性的诗歌更具深意,更能代表时代风气。按照萧统的编选观点,杂诗兴起于建安时期,在诗体的过渡上也体现了文学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4.
《文选》“设论”类共选录了三篇作品,从文体归属来看,应当归属于赋体文学.具体而言,“设论”类形式上的“设问而答”、题材上的“士不遇”、体物“铺采摘文”和写志“识时知命”均为赋体文学特征,故《文选》“设论”类可视为赋的再分文体.  相似文献   

15.
以尤刻本、胡刻本李善注,陈八郎本五臣注,奎章阁本、明州本六臣注,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等,对校比勘古钞《文选集注》所收鲍照乐府诗注,可以发现:古钞《文选集注》对于确认、复原《文选》鲍照乐府诗、注原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除所收不见于他本的《音决》对鲍照乐府诗音训研究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外,所收不见于他本的27条陆善经注,亦甚有助于认识陆善经注的特色价值,及全面比较、认知唐代《文选》众家注,值得予以珍视;古钞《文选集注》也多讹误缺漏,欲参考使用者,应持高度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6.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这里的“古诗”并不是古代诗歌的通称,而是指汉魏时与乐府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乐府诗是伴乐而歌的,古诗则多不能人乐。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音乐的变迁,很多乐府诗也不能歌唱了,与古诗也就不易看出区别。《古诗十九首》都在《昭明文选》中有所著录,却没有写明作者。梁启超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所诠写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萧统故里镇江隆重召开,盛况空前。大会交流论文80余篇,对“《文选》版本及注本”、“《文选》作者、选录标准、分类及其价值”、“《文选》所选作家作品”、“《文选》分体文学”、“萧统文学思想与文学史观”、“《文选》接受学”、“《文选》语言学”、“萧氏家族及萧统遗迹”等八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讨。大会回顾了上世纪文选学研究的历程,对新世纪文选学研究提出了希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咏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选》第一次自觉地按题材类型列咏史为诗歌的重要一体,从而肯定了咏史在诗歌中的地位。按照诗人对历史人事的把握和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可将《文选》所选咏史诗分为三种类型:以客观叙述历史人事为主;围绕历史人事抒怀叹议;借历史人事抒怀言志。咏史诗与咏怀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9.
鲍照以其突出的乐府诗创作成就在“元嘉三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乐府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于“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外,又不乏儿女情长的艳情之作。这类艳情乐府诗题材艳冶,词句雕琢,其形成既受民间文化的影响,又与他的仕宦生涯有密切关系。鲍照具有强烈的功名进取之心,而一介文学侍从的特殊身份又使其艳情乐府诗歌蕴含了异常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0.
罗祖文博士后(以下简称“罗”):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人郭茂倩首次将北宋以前的乐府诗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编成了百卷本的《乐府诗集》,使之蔚为大观。因此,学术界大都认为,研究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实际上就是对北宋以前乐府诗的研究,您对《乐府诗集》有何评价?当前学术界对乐府诗的研究又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