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慈善文化建设,已被国家列入思想道德建设和精 神文明建设的部署与规划。因此,开展慈善教育,培养学生善 良人格,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举措。本文就目前慈善中存在 的认识误区,学校开展慈善文化教育的意义和班主任如何对学 生进行慈善教育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慈善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文化包括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行为实践的总和.慈善文化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慈善意识等为目的,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为依托,以慈善知识、慈善价值观、慈善行为规范等为内容而进行的宣传、培训或系统教学活动.慈善文化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现今世界上慈善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早在美国独立之前,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清教徒由于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纷纷移民到美洲新大陆。他们在这里经过若干年的传教布道,最终奠定了美国的新教伦理基础,这也对美国慈善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在经过两次慈善浪潮之后,美国社会逐渐形成一种称为慈善资本主义的精神,这种慈善资本主义的精神也是美国多元慈善文化的一种表现,而慈善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是与美国的宗教、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当代中学生慈善价值观现状,分析其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采用改编问卷对安徽省五所中学23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慈善活动了解不深,对慈善事业不够关注.(2)中学生慈善行为在性别、政治面貌、是否班干部、是否受过慈善教育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影响中学生慈善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未获捐赠信息、没有经济基础.(3)中学生捐赠意愿比较高,捐赠时区别对待陌生人和亲人朋友.中学生慈善动机多样化,但主流动机正确.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中学生的慈善意识,使其树立科学合理的慈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所谓慈善教育思想,就是慈善观与教育观相结合的思想.熊希龄的慈善观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与特征:一是重视宗教,以宗教作为改造世道人心的工具;二是重人道,轻名利,尽义务,以此三者作为办理社会慈善的精神和原则;三是重视教育,以教育作为慈善事业的主要面向.熊希龄慈善教育思想的主要目标在于教养孤贫,使孤苦儿童能与富人家子弟同享教育之幸福,以培养孤贫儿童能够自食其力和成为健全国民为其特征.熊希龄的慈善教育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但最能反映其本质特征的就是贫富均等的教育观.在熊希龄的慈善教育思想里,最为生色的还有对于婴幼教育的重视,即所谓慈幼教育.  相似文献   

6.
成人高校教师参与志愿性慈善可以提高学校社会地位、改善自身形象、壮大社会慈善力量等;其参与的前提条件是个人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行动,慈善组织及有关部门等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至于具体参与的方式,可以开展慈善教育、社会募捐和智力援助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慈善意识淡薄,让人深思。大学生慈善意识要想真正得以提升,就要从社会、学校、家庭这几个方面来提出对策:其一,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社会慈善氛围;其二,健全慈善行为导向机制,推进慈善事业法制建设;其三,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提高大学生慈善意识;其四,重视家庭的培养作用,提升大学生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慈善捐赠问题越来越突出,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我国慈善捐赠面临着政府对慈善捐赠实行大包大揽,政策指导和激励不足,社会捐赠管理机构运行效率低,社会公信力不高以及公众慈善消费偏好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转变慈善观念,培养并提高慈善意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发展和...  相似文献   

9.
为了把慈善理念融入基础教育之中,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慈善协会将联合在全省中小学开展慈善教育活动。2012年慈善教育活动计划在全省1000所中、小学进行,各县(区)确定6至8所学校作为活动学校。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慈善教育是一个具有广泛研究空间的领域,理论上,慈善教育作为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理论体系的探讨研究,有助于我国公民理论体系教育的完善;实践上,我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公民的慈善意识和社会的慈善文化氛围还比较薄弱,慈善活动的成效与国外相比显著低下。因此,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加快慈善教育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全面和快速推进青少年慈善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从广西中医药大学慈善义工活动实施状况来看,其取得了许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要促进高校体育与慈善教育的进一步结合,应挖掘慈善教育的深层次理论根基,提升发展层次;端正认识,提升慈善教育评价层面;与公益创业相结合,进一步拓展慈善教育的空间;将慈善元素与“阳光体育”相结合;在高校体育教材中增加“慈善养生”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慈善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文化包括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行为实践的总和。慈善文化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慈善意识等为目的,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为依托,以慈善知识、慈善价值观、慈善行为规范等为内容而进行的宣传、培训或系统教学活动。慈善文化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慈善事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蓬勃开展以来,在社会领域中的突出作用愈来愈受到社会各层面的高度关注.认真分析我国目前慈善资源的具体内容,有效地培育慈善资源,对于发展慈善事业,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慈善事业在社会领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西方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尤其是温州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借鉴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通过科学地引导慈善组织的发展,增强慈善组织独立性,宣传和弘扬社会慈善文化,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温州慈善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慈善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已逐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国社会对慈善的理解还不够成熟,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刚刚起步.要发展慈善事业,必须要有深厚的慈善文化做根基.建设慈善文化可着力从培育慈善观念、完善慈善制度、搭建执行载体三个层面由内及外,全面切入,从而解决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慈善伦理教育是德育新的生长点,它推动了关爱他人的道德追求,促进了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提升了人生道德境界.应以慈善伦理为切入点,通过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慈善伦理为重点,帮助青少年确立相互尊重人格和平等待人的伦理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慈善伦理为平台,推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新读写》2014,(12):F0002-F0002
为在中学生中进一步普及慈善理念,弘扬爱心精神,播种爱心种子,输送仁爱情怀,培养向善心灵,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文汇报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等单位联合主办,新读写杂志社承办“感悟慈善——全国中学生慈善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8.
从慈善与道德的关系来看,慈善参与中的道德风险根源于其道德属性,并且是客观存在的。慈善参与中的道德风险是指在慈善参与中,慈善行为主体本身的可能道德行为的不确定性,慈善行为本身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造成这种道德风险产生的现实复杂因素包括慈善参与者的身份、社会公众对慈善的认知、监管机制、媒体报道等。这种道德风险对捐赠者与受助者、慈善的公信力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严重危害。慈善参与中道德风险的治理路径有培育现代慈善理念、完善相关法制、端正慈善参与者自身的慈善行为、扶正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等。  相似文献   

19.
慈善伦理教育作为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育人主要场所的中学,应对在慈善伦理教育的施行中充分发挥作用。在中学该怎样推行慈善伦理教育,本文进行了些微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教师参与慈善教育活动可以重塑自身形象,提升弱势群体的生存能力,壮大社会慈善力量;但教师之所以未能扮演重要角色的问题是:过于强调老师的无偿奉献,教育机构的动员方式简单化,慈善组织则缺乏亲和力。教师应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慈善教育活动,而教育机构和慈善组织也要设法为教师的参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