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育致贫”悖论及其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致贫”是指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范围内,接受学校教育的个体(子女)因教育成本的投入而导致家庭经济贫困的一种社会制度失范现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失衡、高额的教育费用与文凭的贬值、教育投资的偏差与毕业生人力资本失灵的矛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政府评价体系、加大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家庭教育的理性投资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教育致贫”现象。  相似文献   

2.
"因教致贫"原因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因教致贫”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育成本分担不合理、教育收费行为不规范以及个体和家庭的教育投资偏差等三个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改革不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提高个体及家庭教育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面临"教育致贫"问题。为规避"教育致贫"现象的发生,应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下移教育投入的重心,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切实增加弱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改革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弱势家庭的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因教致贫:教育成本与收益的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投资一收益的角度审视主要发生在低收入群体身上的"因教致贫"现象,可以发现,"因教致贫"现象存在的直接原因在于教育成本的增加,而教育收益的相对低下导致的教育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则是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平衡不同高校的个人教育收益率,尽可能地减少低收入人群的教育投资风险,是目前解决"因教致贫"问题比较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教育原本是可以治理贫困的,但目前在许多农村地区却出现了教育致贫的现象。农村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致贫缘由包括:教育成本分担不合理、教育结构失衡、教育收益率偏低、贫困学生资助制度不完善、教育态度非理性等。  相似文献   

6.
“因教致贫”是近几年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它已经与“因病致贫”和“因愚致贫”并称为社会顽症。因教致贫就是说一旦家庭中有孩子接受教育,家庭便开始贫困,贫困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教育的预期收益率却越来越低,教育投入成了“亏本买卖”。这种现实已经导致许多家庭形成了“一方面希望孩子上学,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上学”的矛盾心态。“因教致贫”会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并进一步形成“因贫致愚”到“因愚致贫”的社会怪圈,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因教致贫”是近几年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它已经与“因病致贫”和“因愚致贫”并称为社会顽症。因教致贫就是说一旦家庭中有孩子接受教育,家庭便开始贫困,贫困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教育的预期收益率却越来越低,教育投入成了“亏本买卖”。这种现实已经导致许多家庭形成了“一方面希望孩子上学,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践中,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分担比例过高、企业分担比例较低、高职院校分担能力有限等问题.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社会、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等主体共同分担高职教育成本的合理机制是缓解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不足、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条件和水平迅速提高,但伴随的是教育成本的增加,教育收益的相对低下给许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我国"因教致贫"的问题愈来愈明显,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田贞训 《职教论坛》2014,(10):42-46
我国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不容乐观,现行教育成本偏低,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其教育成本分担比例不尽合理。通过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教育经费弹性系数、个人负担率及居民家庭对高职教育的支付能力等多角度的数据分析,表明学生个人及家庭分担比例过高,负担较重,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对高职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极低,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有待提高。我国高职在校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及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经费的个人负担率较高,支付能力不足。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强化企业的教育成本分担责任、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及学费资助政策,建立政府主导的以学生个人及家庭、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为重要主体的高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实现公平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近期各地频发的校车事故并不是孤立事件,这是长期的城市中心论、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社会阶层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阶层固化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校车事件表明农村阶层分化与教育分化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已经形成,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发展环境持续恶化,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只有尽快废除不合理的城乡二元体制,纠正不公平的教育投资机制,大幅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教育补助,我们才能确保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相对公平,促进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缓解社会危机,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县域基础教育面对的棘手难题,教育投资短缺和因此导致的优质教育资源聚敛于少数学校将是长期滞留、蔓延的社会怪圈,阻障基础教育公共性本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科学、合理调配教育资源(硬件和软件)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而机制变革才是有效推进的关键因素。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模式有:城乡结合部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和贫困县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良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1):104-106
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是当前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必然趋势。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是一种消费投资,理应实行成本补偿。对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补偿,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维护教育公平,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基础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逐渐提高,但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了解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比如,存在师生比例偏低和分配的不平衡,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不合理,以及物力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应该确定合理的师生比例,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加大对物力资源的投入,优化配置基础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高校生均标准教育服务成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构建高校生均标准教百服务成本有其现实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高校生均标准教育服务成本的计量和核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芳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9):20-22
中等职业教育投资不足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制定职业教育投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投资,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规范个人成本负担,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投资效益,以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崭新形式。发展山东现代远程教育,组建山东远程开放大学,是实现山东高等教育大众化、构筑山东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之一。它不仅可以节约教育投资,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对2008-2011年高职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投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高职教育还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来源结构不均衡、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不足、个人受教育成本偏高、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未能有效实施,相关制度尚未健全等问题。因此,应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控制学费比例、健全资助制度,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穷人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穷人教育学,就是要将教育资源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将教育立足于解决社会难题和矛盾,用教育公益性和教育公平性化解社会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以及治理理论构成了高等教育投资的理论依据。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8所院校面临连续7年削减整体补助金的背景下,香港政府连续实施三轮配对补助金计划。政府、高校与社会由此在高等教育投资中构建了新型关系,即对于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投资,政府不再一手包办院校财政而是对高校进行分权治理与行政指导、社会资本注入高教领域、高校一反传统"等、靠、要"的角色,在一推一拉形势下积极向社会运作筹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