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桃花源记>一文中,前后共三次出现"外人"一词,而课本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外人"一词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可见,课本认为它与下面的两个"外人"同义.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外人"一词意思应与下文两个"外人"的意思有别,它的意思应为"渔人"没有见过的人,即异域之人."而下文的两个"外人"才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注“外人”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这就是说,文中三个“外人”,意思一样。若细读课文,就会发现注释欠妥。据三个“外人”出现的语言环境,应该说三个“外人”的内涵和外延,是各不相同的。第一个“外人”,出现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中。桃花源人是“先世避秦时乱”,经汉、魏至晋已是六百余年,世间沧桑变化,可想而知。况且东晋末年,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此时桃花源中人,“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相似文献   

3.
一、“悉如外人”的主语是什么?吴奔星同志转引的陈正凯同志的文章与吴同志本人对“外人” 的解释很有启发性.陈正凯同志说:“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尽管由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方式也许没有什么改变;但是人们的衣帽穿戴这些随时代风俗而变的东西,决不可能历两汉、三国、两晋的许多朝代而依然不变.……桃花源外人们的服饰怎能和与世隔绝的桃源中人的穿着悉同无异呢?” 吴同志说:“第一个‘外人’是从‘晋太元中’误入‘桃花源’的‘渔人’看  相似文献   

4.
《桃花源记》中有三个“外人”,即: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遂与外人间隔3.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三个“外人”中,2和3都是“桃花源以外的人”。第一个“外人”如果也这样解释,则与后文《桃花源诗》“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相抵牾。因为时迁世异,秦代的衣制当然不可能和几百年后的晋代相同。  相似文献   

5.
《桃花源记》中,“外人”一语,出现三次。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个“外人”是什么意思,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第一种以《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4期吴奔星、心海《“桃花源记”的一个问题》为代表,认为这三个“外人”各有所指,“悉如外人”的“外人”,指“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与外人间隔”的“外人”,指“桃花源外的秦时人”;“不足为外人道”的“外人”,指“和渔人同朝代的人”,而只有这个“外人”才能译为“外边的人。”第二种意见以《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11期孙玄常文章为代表,认为这三个“外人”意思一样,都是指“桃花源外边的人”。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中的三处"外人"并不是指代所谓的"外国人"或"方外人",而是相对于桃花源之"中"而言,否则就不知所云。"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之"外人",虽是从渔人眼中看的,但他当时已在桃花源中,所以说"外人"就是"世人"。陶公之所以在文中三次提到"外人",并特别说"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想强调桃花源中的人,不是天外来客,而是避世来此乐土的人。  相似文献   

7.
《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专业性较强、初学者不易掌握,以往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足.笔者在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考虑到国内长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过渡,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力求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力主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过渡,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开展实践教学和项目化设计,培养学生主体的团队化模式.通过开展自由讨论、互相协作完成项目,实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教材在历次改版中一直保留下来的文言名篇。"外人"一词在这篇文章中共出现三次: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③"不足为外人道也"。1993年以来,人教版语文教材均在第一处"外人"下注释为":[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该课的"参考译文"中也均将"外人"翻译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这种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一直被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9.
全国统编《语文》教材第四册,课文《桃花源记》第二自然段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样一句,课文注释为“〔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这样注释,把这一处的“外人”注成“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宽泛笼统;同时,注释中的“下同”二字,实际上又在宽泛笼统的基础之上把课文中的三处“外人”划上了等号。其实,文中的三处“外人”——“悉如外人”“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为外人道也”从深层次看来意思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处:“悉如外人”是作者站在渔人的角度来讲的。实际上渔人在“林尽水源”的地方,从山口进去所看到的那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是渔人从未见过的古老而宁静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保留了秦代的习惯,因此这个世界的人对于“渔人”来说好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源记》一文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教材将此句中的"外人"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按照这种理解,本句诗译为"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1.
“清流”时期的张之洞,由名士而跻清要;督抚时期的张之洞,由洋务而成名臣。名士必有异言异行,名臣必有异常政绩。所谓内外有别,张之洞对待国人的异言异行,不一定适用于外人;文化背景不同,外人对张之洞异言异行的反应,肯定也不同于国人。无论如何,张之洞与德国人的交往史,既表现出他的为政手段,又暴露出他的对外认识和洋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储修德 《学语文》2002,(2):3-23
一、“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外人”课文注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这一注释值得探讨。《桃》文涉及“外人”共有三处: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中的 “外人”一词,教材注曰:“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且“下同”。教学至此,总觉有疑,投书于师,乃知自古及今考证者纷纭。然再翻新印课文,注释亦然,我觉有再议之必要。 “悉如外人”之“外人”,是渔人站在现世(晋太元年间)角度观察桃花源中人,两相比较,视其衣着,觉得与现世人穿着打扮不一样,因而产生第一印象——像世外人,赫然一种有别于  相似文献   

14.
汉娜、卡拉瓦焦、吉普和奥尔马希均生活在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夹缝中,作为宗主国的臣民他们不断地在探求自我的身份,并经历了由渴望宗主国认可到厌弃宗主国,再到与宗主国决裂的思想转变过程,最终通过自我主体性的复归完成了从沉默的他者到独立的自我主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外人”共出现三次: 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下称“外人①”)2.“遂与外人间隔。”3.“不足为外人道也。”(下称“外人②”)(下称“外人③”)  相似文献   

16.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传统篇目,历年来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一文注释中,将“悉如外人”中的“外人”译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和教材配套使用,由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参考译文中也将“外人”译为“桃花源外面的人”。翻阅大量资料,发现有许多选有此文的书籍都将“外人”译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笔者以为此种译法有些偏妥,若将“外人”译为:“外界神仙”或“外世仙人”之类,就更为合乎情理了。  相似文献   

17.
正内容概要:思特里克兰德是个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富裕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世俗的快乐,尽管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静。但是,就在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事业和家庭。在别人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了外遇的时候,人们发现的事实却是:  相似文献   

18.
陈蔼廷是我国从外人办报过渡到国人自办报刊的一位关键人物,他创办的《香港华字日报》为真正华人自办报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在7年的办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经验,如"华人操权"的独立意识、"为华人说话"的鲜明立场、"至新至真"的报刊原则和"送报上门"的先进理念,对后来国人办报影响深远。陈蔼廷可以称得上是国人自办报纸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一F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_卜北宋②辽③西夏④金 A .J、扭工、、珍B.②①③④ C.③①卫②D④③②① 三.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北洋军阀政权的共同点是 A.代表官僚资产阶级利益B.依靠帝国主义支待 C打着“三民主义”旗帜D.实行一党专政统治 3.古代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不包括 A.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 C,东罗马帝国D.查理曼帝国嗣见借款合同失败,关系国家存亡,名为国有,实为外人所有。 ··,…成都路事,昨因宜昌来电,谓邮传部已请旨奏派李援勋为综(总)理,…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中有这样三句话:“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中都有“外人”一词。人民教育出版社语一室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教科书第二册第20课对“外人”的注释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意思是三句中的“外人”都是同一意思。都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之意。《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译也是这样翻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