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通过历史考证和文本分析,考评了清代狭邪小说的艺术渊源、发展阶段、内容及艺术特点,很多观点至今仍泽被后人。但鲁迅的狭邪小说观还具有局限性,他对狭邪小说的滥觞之作、成因、阶段性变化原因及使用方言写作等问题的论述都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3.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4.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5.
"狭邪",原指弯弯曲曲的小巷,由于古时妓女的居住地大都是狭窄又曲折的小巷,后来专门用"狭邪"代指妓女的处所。而鲁迅先生最早在其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为其命名。简言之,狭邪小说"指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形成的小说流派,它以妓院梨园为主要表现空间,以名士名妓、优伶鸨仆为主要表现对象其文体形式多为长篇章回体。"本文旨在简要探析狭邪小说的历时分类及其主要成因,以窥清代小说、清末社会一隅。  相似文献   

6.
狭邪小说有一个显见的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咸丰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三种不同类型。之所以有此变化,与其创作的社会背景有必然的联系,但根本原因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差异。狭邪小说既是一部通俗的晚清社会妓女生活史,也是一部形象的末世文人心态演变史。  相似文献   

7.
金庸先生说:“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写的外国小说。”又说:“武侠小说才是中国形式的小说……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金庸先生这段高论如果成立.巴金、茅盾、鲁迅都要被赶出中国学史。“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都将变成外国小说,一部中国新学史也就变成一部武侠小说史了。金庸先生的失误一是混淆了借鉴和创造的关系,二是狭隘地看待中国学传统,三是不敢正视武侠小说的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红楼梦》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层叙事在晚清受到了高度推崇,具体到近代前期狭邪小说创作中,还可细划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发现手稿”型与人物跨层叙述。以分层叙事为切入点,可以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与把握《红楼梦》与近代前期狭邪小说间的袭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层叙事作为《红楼梦》叙事艺术的重要构件,在晚清受到高度推崇,具体到近代狭邪小说创作中,还可细划为两种类型,即“发现手稿”型与人物的跨层叙述。以分层叙事为切入点,不仅便利我们更为深入、准确地体味《红楼梦》独特的叙事魅力,也有助于揭示《红楼梦》与近代狭邪小说之间的承继关系,还原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段国超先生二十多年来的鲁迅研究大致经历了学术准备,学术成熟和学术跃迁三个阶段,其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影响比较研究”的格局中展开的,其研究成果在新时期中国鲁迅研究方面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鲁迅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间有了某种隔阂、壁障以致对立,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鲁迅与其他现代作家研究的发展,制约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内部分裂乃至对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可以看到,这些矛盾、差异乃至分裂、对立发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内部,统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身根基的整体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3.
鲁迅开拓了明代神魔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特别是对《西游记》的评述考证,奠定了《西游记》的现代研究范式。同时,鲁迅将神魔小说内蕴着的独特美学价值加以评价、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承继了神魔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4.
夏志清以其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人,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运用中西文学批评理论,融会贯通地探讨了中国新文学小说创作的发展方向,不仅拉近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也使得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等作家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但由于理论来源、思想倾向、批评立场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虽然多有创见,却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尤其是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多数学者还是认为他对鲁迅的评价是偏低的。通过夏先生对《阿Q正传》的解读可以看出海外汉学研究者在为艺术和为人生之间的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小说《药》中,深刻而又全面地描写了辛亥革命,并全方位、多侧面地以革命者夏瑜的悲剧命运揭示出民众与革命和革命党人的隔阂及民众的愚昧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使得夏瑜这一形象蕴含了深邃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文章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特意从中概括、梳理出十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左联、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与现实主义、鲁迅与激进主义、鲁迅与中外文化、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鲁迅的接受研究等。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著名记者严怪愚以鲁迅先生为楷模,在做人与作文上都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鲁迅先生逝世后,他成为鲁迅精神坚定的捍卫者和传承人。“做人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的信条,培养了严怪愚的铮铮傲骨和浩然正气,但也使他屡遭迫害。  相似文献   

18.
死亡一直是鲁迅作品中常谈深论的一个问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最深最广地涉足了死亡世界。鲁迅的作品从来都是直面任何“死亡”的暗示与明宣。生与死几乎贯穿其作品思想中心,他希望一切在死亡中得到生存。在《朝花夕拾》这个回忆散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死亡意识标志着人的觉醒和个体生命的成熟,他的死亡意识浸染着对个体生命的深刻思考,反映其面对死亡的坦然超脱,直视死亡而后反顾自省的深沉回思。反抗死亡折射出反抗绝望的人生主题。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关系错综复杂,理清这种关系对研究鲁迅的文学及思想大有益处。从哲学思想上说,鲁迅受到尼采、施谛纳等人的影响。从文学实践上说,他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对现代西方现代哲学的吸收的历史基点是“民族自新”和“建立人国”。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30年代“左联”的盟主,周文是在鲁迅直接扶植下成长起来的左翼青年作家,因而,周文一生的思想、文学创作和文艺活动都深受鲁迅的影响。在小说创作方面,二人分别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浙东水乡世界和边地军政世界,共同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历史画廊,但在创作风格和语言运用上各有特征。同时,鲁迅和周文都积极倡导文艺的大众化,周文继承并发展了鲁迅的文艺大众化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