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促进我国残疾儿童教育过程公平,针对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作者建议通过提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增强特殊学校的办学特色;健全残疾儿童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残疾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保障体系;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师资质量等具体措施,建立健全适合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尽管我国在残疾儿童教育公平进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教育不公平现象依旧严峻。1170万残疾儿童迫切需求教育公平,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顺应世界文明进步趋势等方面揭示出:全社会都要关注残疾儿童教育公平,没有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就谈不上整体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可分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在上述三方面均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在教育机会上,与普通儿童相比,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学前教育入学率相对较低,辍学率则高于普通儿童;在残疾儿童内部,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残疾儿童之间也存在受教育机会不均衡的现象。在教育过程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较低,残疾儿童教育师资比较薄弱,残疾儿童受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在教育结果上,六年级以后残疾儿童在校生人数急剧下降,残疾儿童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薄弱,造成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断层。所以说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事业还面临诸多挑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公平,针对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作者建议制定特殊教育法、加大执法力度,从而保障残疾儿童教育权利的平等;建立特殊的教育财政投资制度,全面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从而促进残疾儿童教育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福建省在推进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在政策顶层设计上提出为残疾儿童提供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其次,提供多样化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服务方式;第三,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第四,建立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约有5000万残疾人,其中儿童占20%左右。在20~30年以前,大多数残疾儿童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即使那些有幸获得教育机会的残疾儿童,也只能在为他们所设的特种学校中就读。实践证明,特种学校对残疾儿童的自我形象以及学习能力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残疾儿童的教育安置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话题与不断变迁的实践,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贯穿了整个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整体来说,它经历了制度化特殊教育之前的个别教育阶段、独立设置的隔离式特殊学校阶段、由单一到多元的融合运动阶段。而全纳教育的出现,则为残疾儿童教育安置提供了一种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在法律法规方面,残疾人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备、执法不到位,导致残疾儿童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2)在经费方面,残疾儿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并且残疾儿童教育教师薪酬水平比普通儿童教育教师低;(3)在教育管理方面,不仅残疾儿童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而且残疾儿童教育督导不力;(4)在社会、文化方面,社会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传统文化对残疾人的偏见也对残疾儿童教育存在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德育》2012,(19):80-80
@刘在花:残疾儿童、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与普通儿童、少年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机会均等是公平的前提和起点。为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近日佛山开始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从学前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此举极大地推进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公平进程,能够确保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上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深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残疾儿童学前受教育的机会率远远低于普通儿童,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也严重匮乏,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本文主要从关注残疾儿童的重要性和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意义的角度来评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0-14岁残疾儿童少年800万人,其中学龄残疾儿童少年600万人。 1990年我国已有盲、聋、弱智儿童特殊教育学校746所,在普通学校附设的弱智儿童教育班1054个,在校生72000人。这样,我国学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已有50%以上。尽管如此,我国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仍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根据规划,到2000年要力争使全国多数盲、聋和弱智学龄儿童能够入学。 198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  相似文献   

12.
残疾儿童基础教育不健全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客观地认识西部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残疾儿童受教育总体水平较低、残疾儿童在基础教育中处于不公平地位、适龄儿童就学率偏低、城乡差距大、残疾儿童基础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积极探索提升西部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基础教育的途径:多渠道筹集残疾儿童基础教育专项经费,提高残疾儿童基础教育普及率,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形成特教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特教体系,构建德、智、体、心理等多位一体的特教课程体系,提升西部地区残疾儿童基础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的大大加快 ,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尊重和保障。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制约和影响着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平等的和适当的教育。为此 ,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的实现 :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保障残疾少儿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满足残疾少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保障残疾少儿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 ;加大特殊教育的投入 ,为残疾少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完善和落实特殊教育政策 ,保障残疾少儿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为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所有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轻度或中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青岛市教育局等6部门日前联合下发了《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合理安排随班就读。  相似文献   

15.
智力残疾儿童健康教育意义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人群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活动。本文从社会的发展、健康教育学科的发展及智力残疾儿童本身的发展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智力残疾儿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是对健康教育学科的丰富和完善;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健康教育能促进智力落后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健康教育还可以促进教育者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是指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接受正常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上门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重度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是学生受到人文关怀和教育公平化的体现。但是,特殊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必须得到家长的许可,定期入户帮教,实施免费教学,通过送教上门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搞好随班就读是解决残疾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现状 据相关统计,全国6-14岁学龄儿童中有246万残疾儿童1,这些残疾儿童在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只有41.74万2.摆在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尽快解决200多万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切实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遏制最近5年出现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持续走低的势头,是"两基"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普残教育燎原计划",印发全国统一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券,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两免一补"的基础上,逐步免除服装费、餐费、寄宿费、为完成学业所必须的康复器具费等全额费用,逐步将残疾人教育受益面向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延伸。  相似文献   

19.
叶发钦 《中国教师》2011,(15):44-46,52
<正>一、问题的提出随班就读,就是让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在一起接受教育。随班就读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及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17,(6):75-83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广东和河南等三个省份共选取238名特殊教育教师和242名普通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残疾儿童不同教育安置方式的态度。调查结果发现: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对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的态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他们都比较赞同残疾儿童应该在特殊学校中接受教育,其次是特殊班,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则持略微消极的态度。另外,本研究还探讨了影响普通教育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对残疾儿童不同教育安置态度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