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晚唐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托物讽世和托物伤怀之作比过去明显增多,而借物言志之作大为减少。从诗歌形式看,寓言体咏物诗和咏物组诗出现了不少。中晚唐咏物诗在题材开掘和立意创新方面也有新的发展。白居易、李商隐和罗隐,是这一时期于咏物诗创作最有成就的三个诗人。  相似文献   

2.
舒岳祥咏物诗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具体物象纷繁复杂,将其归纳为就物写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喻理四种类型。舒岳祥咏物诗大多寄托遥深,在咏物中寄寓个人遭际及家国之忧。对海宴河清的真诚呼唤和殷殷期盼,对各类奸佞小人的批判谴责,雄心壮志与怀才不遇的深刻矛盾,对理想人格、高尚道德操守的追求与坚持,都是其咏物诗重要的情志内涵。舒岳祥咏物诗在艺术上达到较高境界,这得益于诗人对意象、象征、用典等各种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物色》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又云:“物以情兴,情以物观。”文学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与“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咏物诗就是一种非常突出的文学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咏物诗导源于《诗经》中的咏物描写。经过历代文人的努力,咏物诗发展到唐代,无论在题材开拓还是托物寓意上,都达到了高峰。唐代众多著名诗人。大都有咏物之作,而以杜甫成就最大。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写作训练的任务是练习写新诗。具体内容是“写景或咏物”。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对于写诗都是有兴趣的,但苦于不得门径。为此,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施救: 一从咏物诗练起诗歌是一种强烈的抒情形式,无论写景或咏物,都是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当然,这二者也有区别:景,往往不是由一个事物构成的,所以写景的诗往往涉及许多山水楼台、花草树木,而咏物诗的吟咏对象往往只是某一件具体事物。从这个角度讲,咏物诗比写景诗更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咏物诗的写法类型大致有二:一类是无所寄托单纯咏物的;另一类是有所寄托体物寓意的。细分起来,前一类有偏于写形、偏于写神、形神兼备等三种写法;后一类则有托物拟人、缘物写情、借物论理等写法。唐宋时期的咏物诗,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咏物诗写法类型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6.
咏物诗在发展过程中,其托物言志传统至六朝时渐被专事咏物所取代。在此期间,竟陵八友咏物诗的创作无疑是最突出的。他们对咏物诗的突破与创变与汉魏以来的士人精神嬗变及文学观念的演进密切相关。其咏物诗体现了主体化、娱情化的诸多特质。就咏物诗整个发展阶段而言,竟陵八友在咏物诗由体物过渡到体人的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咏物诗自其起源到《橘颂》问世,标志着这种诗歌类型的正式形成。汉代至两晋是咪物诗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个长达600余年的过程中,由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以及汉代重功利的文学思想的影响,咏物诗始终处在咏物赋光环的笼罩之下,其基本路线也是沿着《橘颂》以来的方向,继承托物言志的传统精神,并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迭出各自不同的寓意。汉代咏物诗为六朝咏物诗的繁荣和兴盛奠定了基础,是咪物诗不可忽略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造就了人间万物,并赋予它们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古代文人独具慧眼,他们发现从中奥妙并赋予人类的情感,为万物锦上添花。在众多咏物诗词中,有的在咏物时并不道明所咏之物的本字,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这种手法使所咏之物更加精妙含蓄,成为诗词苑中一支光艳夺目的奇葩。今撮举如下:  相似文献   

9.
杜甫作于乾元二年流寓秦州期间的一组咏物诗占了他全部咏物诗的1/6,集中咏写边邑深秋的弱小细微或病残废弃之物,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其本人前期咏物之作以及传统咏物诗明显有别的特色。杜甫的秦州咏物诗扩大了咏物诗创作的题材,丰富了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开辟了咏物诗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咏物诗词只是以客观的"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因此必须仔细审视诗人用意,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反观近些年,高考对咏物诗的考查频率较高,2002至2008六年高考共考查了11首咏物诗,选取的大都是以物喻人、形神兼备的咏物诗.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高考咏物诗的鉴赏指导?  相似文献   

11.
咏物词的界定及宋代咏物词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物词是以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具体事物作为吟咏对象的词作,大致可分为两类:形容类咏物词止于摹状事物的体貌特征或形态美,寄托类咏物词则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寄托作的思想感情。宋代咏物诗赋和唐五代咏物词在审题范式及艺术技巧两方面都为宋代咏物词的繁荣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宋代咏物词就是在宋前咏物诗、赋,特别是唐五代咏物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咏物诗的鉴赏。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咏物诗的鉴赏。  相似文献   

14.
李琳 《现代语文》2007,(6):97-98
古人喜欢物,梅的傲骨,兰的清幽,竹的高沽,菊的淡雅,无不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古人喜欢咏物,自然万物、山川河岳,花鸟虫鱼,无不是诗人情感的依托。诗人借小小的事物,寄托情思,抒发自己的志向抱负,这就构成了咏物诗主要的特点——托物言志。那么,如何理解其中的“物”呢?  相似文献   

15.
咏物诗是专以咏叹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申明事理的诗。咏物诗所咏之物多是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咏物诗可分为两类,一是单纯的咏物诗,一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咏物诗常常是以象征、比拟、比喻、联想、引申等手法通过所写之物来抒情言志的。小学古诗中也有几首咏物诗。如《鹅》、《草》、《梅花》、《咏柳》、《马》等。《鹅》、《草》、《咏柳》是单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咏物诗善于“以物兴怀”“托物伸意”,具体为以物寄志、即物寓情、借物议政、假物明理、托物讽刺等.在表现艺术上,咏物诗惯于横向参比而不同于咏史诗的喜欢纵向(古今)对比;咏物诗往往更加富于想象与联想,甚至可以达到形神兼备乃至遗貌存神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正>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8.
《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巅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43-45,54
将《橘颂》与《弹歌》作一番比较,显示屈原的《橘颂》才真正完成了咏物诗的创格。《弹歌》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咏物诗,其咏物意象是物象的再现,《橘颂》则借橘的吟咏,创立了咏物原则和咏物境界,奠定了中国咏物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朱熹咏物诗深受其"格物致知"理论与"诗中有句"诗论的影响,可说是他博大精深理学思想的艺术结晶.具体体现于咏物以讽世、咏物以抒愤、咏物以明志、咏物以言理、咏物以寄情、咏物以摹美等几个方面.我们在深入研究与发掘朱熹理学的同时,应把他的咏物诗作为其理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以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于咏物诗,人们都很熟悉,但对咏物诗概念内涵的界定,却有不少分歧。对此,前人并没有明确的论说。关于“咏物诗”,从“咏物”角度来看,“物”的范围很广,但作为诗歌来说应有一定限制。清代两部咏物诗选集《佩文斋咏物诗选》和《咏物诗选》的编选都从广义角度理解咏物诗的内涵,这是不符合咏物诗实际的。笔者通过考察我国古代诗歌评论发现咏物诗应有狭义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咏物诗的概念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