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应作为新时期加强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包括: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材内容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在教学方法中体现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在隐性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应走军地合作之路等.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改变了高校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网络爱国主义成为当代爱国主义的新形式。网络爱国主义视阈下探索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创新路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边疆地区领土主权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稳定。针对全球化、民族宗教问题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除常规教育外,要突出边疆地区特点,利用各种媒介、群众集会场所和民族语言文字对民众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手段进行授课。而环境教育的合理渗透,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并且把环保思想融入实际的生活实践当中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有深远影响。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在各教学环节中渗透环境教育,为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因此,本文将围绕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价值,提出有利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家认同是指公民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精神传统、地理风光与领土主权等产生的归属感。在中国和新加坡学校教育中,品德教育教科书作为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对中新两国小学品德教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发现两版教科书在政治实体与效能、行为文化、历史人物、自然地理层面存在共性之处;亦在政治认同的视域丰富性、文化认同的方向、民族认同的趋向以及地理认同的偏重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比较的结果,本研究认为,两版教科书均需注重地理认同,加强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同时,部编版要加大民族认同比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名创版则需要平衡国家认同各层面比重,健全学生国家认同的知与情。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南海紧张局势背景下,研究领海主权意识十分必要。领海主权意识主要内容包括维护我国领海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守边意识及历史地理文化常识。海南渔民是南海维权的一支重要力量,强化领海主权意识对海南渔民保障自身安全、维护渔权、保障打渔作业环境安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必须通过利用大众媒体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领海主权意识教育氛围,加强历史、地理文化教育措施,以不断加强海南渔民领海主权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在高中地理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各学科教学中的主题,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这要求高中地理课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课教学中运用地图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开展调查与探究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澳门是中国最早的开放城市,也是最早被西方殖民者侵占的中国领土。为了维护中国主权,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澳门采取了禁绝鸦片、加强政务管理、加强军事防务、捍卫司法主权等措施,彰显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特别是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使教材更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增强环境意识,为缓解日益严重和复杂的人地关系而发挥应有的功能。新大纲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之一就是在高中地理下册加强了人地关系,而更重要的突破是在自然地理部分加强了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打破了自然与人文相互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认同教育是立德树人基本要求,国家认同由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地理认同五个类目15个次类目构成。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包含丰富的国家认同内容,尤其侧重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领土意识、国民意识和政治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四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各个栏目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能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层面综合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发生很大变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始逐渐贯彻素质教育目标,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环保意识的渗透则是一种有效体现,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环境教育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地理素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加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本文在介绍了环境教育及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教育为本"。  相似文献   

14.
蔡倩 《家长》2023,(12):168-170
<正>在当前核心素养导向及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也应顺势积极转型,不再单一地以分数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参考点,而是注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改善。教师需要基于这一理念指引进而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致力于探寻一条改革课堂教学的道路,在教学方式和观念以及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强化学生素质及提升能力,力求在教育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下教学转型的关键时期,高中地理任教教师应勇于创新和尝试,积极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理知识体系中,有着较多的环保教育元素,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策略,如注重历史事件与时事的引用,注重环保意识培养素材的挖掘,加强开放性地理探究教学等,以此提升高中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的教育领域。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地理很多教学内容都与环境教育相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学科渗透的方法进行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学生今后地理学习和环保意识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本文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与整合环境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重要背景和网络时代知识学习的巨大挑战,阐述了“双碳”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依据新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高中地理“双碳”教育框架,通过分享、协作、探究、零存整取等教学环节,搭建了课内系统化知识与课外碎片化知识的互联桥梁,最终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双碳”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观念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 8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一目中的一句话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五种主权之间用顿号 ,因而是一个并列关系。但是 ,根据《国际法》(端木正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 12 8页的领土定义 :国家领土包括该国主权管辖下的陆地 (大陆和岛屿 )、水域(内水和领海 )以及这些陆地和水域的底土和上空。领土包括了领海 ,它们之间是包含关系 ,二者不能用并列。领海只能用领陆、领空来并列“领海”不能跟“领土”并列$四川省遂宁市蓬溪中学@何雪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展开分析和探讨,分析了如何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加速高中地理学科的信息化转型,让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的过程中提升能力以及树立良好的思维意识,确保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以及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如今教学的主流.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在加强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和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情况而言。很多高中地理教师无法及时地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高中地理和其他科目相比具有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通常需要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