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编制一个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适用于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并探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自编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对205名大学生进行测评,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确定最终题目;以最终题目为指标,对158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及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均满意或非常满意,效度可靠;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10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r=0.326~0.374,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10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t=5.690~7.001,P<0.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一个较为可靠的工具;大学生网络成瘾能够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网络使用正常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2.
以78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Dickman冲动性量表、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笔者编制的自我控制分问卷收集数据,探讨了冲动性、自我控制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非功能性冲动与自我控制总量表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与网络成瘾总量表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功能性冲动与自我控制总量表及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仅与网络成瘾中的人际与健康问题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2)自我控制在非功能性冲动与网络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在非功能性冲动与网络成瘾中人际健康问题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某工科院校1317名大学本科生调查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父亲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行为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强调父亲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从影响学生自我概念入手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问卷(IAD),对宁夏4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现显著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温暖理解五个变量可以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大学中的普遍使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网络成瘾(LAD)现象,使得一些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既有人格、发展现状、环境等可能性因素,也有学生的网络行为等现实性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可建立教育管理和辅导干预模式,以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在同伴依恋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采用同伴依恋量表、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社交外表焦虑量表、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量表对6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同伴依恋能负向预测网络人际关系成瘾(β=-0.51,t=-12.50,p<0.001);(2)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在同伴依恋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社交外表焦虑的中介作用、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7.65%、7.84%、5.88%;(3)链式中介作用与社交外表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仅在女生中显著,负面评价恐惧的单独中介作用仅在男生中显著。结论:同伴依恋对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IAD)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大学网络成瘾(IAD)的干预及预防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某高职院校近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20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并跟国内的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互印证,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态结果,提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功能的日益强大,占据了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逐渐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未来。文章运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扬州大学的学生手机成瘾、学习倦怠、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现状,结合津巴多时间心理学相关理论和Storm A.King的网络成瘾悖论,提出三种中介效应假设,并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验证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成瘾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手机成瘾和学习倦怠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学习倦怠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成瘾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对这三种中介作用的进一步分析显示,(1)手机成瘾有双重危害,既会导致学生学习倦怠,又会影响学生对时间的认知,玩物丧志;(2)未来时间洞察力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影响学习倦怠;(3)相较于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倦怠对手机成瘾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通过提高未来时间洞察力来降低学习倦怠和通过降低学习倦怠减少手机成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与人格因素、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瘾对青年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肖计划等修订的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卡特尔16PF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研究网络成瘾大学生与大学生总体在应对方式、人格特质方面上的关系,揭示网络成瘾内部动因。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因子,以及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等因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性别的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溢出假说"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选自北京、重庆和石家庄三所初中学校的103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关系(父母冲突和父母婚姻满意度)、亲子关系(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父母关系是否会通过亲子关系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满意度、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母子依恋、父母婚姻满意度和父子依恋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父母冲突却不能;(3)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婚姻满意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只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使用类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网络使用量表对560名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率为15.5%;男生的网络成瘾程度要比女生的更明显,存在性别差异;城市青少年在网络成瘾上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与父母有关的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Internet Addictio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maladaptive patterns of Internet use constitute behavioral addic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search on the social effects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re are four major s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overviews the field and introduces definitions, terminology, and assessments. The second section reviews research findings and focuses on several key factors related to Internet addiction, including Internet use and time, identifiable problems, gender differences, psychosocial variables, and computer attitudes. The third section considers the addictive potential of the Internet in terms of the Internet, its user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The fourth section addresses current and projected treatments of Internet addiction, suggests future research agendas, and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控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选取五所大学的118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采用的问卷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发现: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显著相关;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对心理需求网络满足有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是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而非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郑州市中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状况及影响因子的调查结果显示:27%的中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社交网络成瘾,且初中生成瘾倾向高于高中生。上网年限与时间越长,社交网络成瘾倾向越严重;上网获取的信息越多,社交网络成瘾程度越低。而且,上网年限与时间能很好地预测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它已成为当今社会问题之一。文章采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600名青少年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父母的拒绝否认对高、低差异组青少年网络成瘾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6.
害羞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校大学生649人为被试,采用《害羞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害羞大学生网络成瘾、社会支持的状况,分析害羞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对害羞学生网络成瘾易感性的可能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害羞、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各维度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网络成瘾各维度在害羞组和非害羞组之间均差异显著;大学生害羞程度对其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害羞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学生存在网络成瘾的现象。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有网络、社会的因素,也有中学生个性特点和生理的因素。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除采取有关心理学家提出的干预方法外,团体咨询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有家庭人文关怀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及某些药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成瘾行为,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日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不少青年大学生成为这一病理行为的受害者,特别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些活动与内容,如网络游戏、网恋、虚拟性爱、浏览黄色网站等,已经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使许多青年大学生不知不觉成为网络成瘾的受害者。文章拟从网络成瘾的实质与危害、形成原因分析入手,探讨网络成瘾矫治的措施,为矫治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多方面影响,造成极大危害。基于网络成瘾症的临床表现及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并参阅相关网络成瘾调查问卷等资料编制的量表,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通过采用此量表对上海市初中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及准则关联效度,是测查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工具,可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筛查和预防。  相似文献   

20.
网络成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多方面影响,造成极大危害。基于网络成瘾症的临床表现及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并参阅相关网络成瘾调查问卷等资料编制的量表,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通过采用此量表对上海市初中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及准则关联效度,是测查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工具,可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筛查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