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所做的两个梦是他写作《文心雕龙》的重要缘起。在古代梦文化中,按照梦的发生将梦分为“想梦”和“因梦”两类,对梦的解释则有直、转、反三种方式;从梦的发生、梦的解释两个方面入手,把刘勰的梦放到古代梦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具体考察,就能充分认识到刘勰撰写《文心雕龙》时,梦境所赋予他的巨大信心。  相似文献   

2.
确切理解刘勰《文心雕龙·序志》所描绘“七龄之梦”的寓意,对研究刘勰生平思想及其文论主张,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据《序志》篇“予生七龄,梦彩云若锦”与上下文句之间的脉理逻辑关系,并结合古来多以“七龄”智术超伦为“神童”代称此一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历史文化背景,可知刘勰所谓“七龄之梦”,其意乃在突出自身年幼聪慧、文才优异.此与《文心雕龙》全书尚“才”崇“文”思想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佛教与《文心雕龙》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心雕龙》研究中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产生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少,但由于刘勰本人和《文心雕龙》本身的复杂性,此问题始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检视近百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这些研究头绪众多,但实际上它们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佛学有没有可能影响刘勰及《文心雕龙》或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简称"可能性研究");一是以认定佛教对刘勰及《文心雕龙》产生影响为前提,重点探究影响的具体表现(简称"表现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勰写成《文心雕龙》后,在卷尾特地记下自己曾经做过的两个梦。本文从刘勰人生经历入手,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对刘勰人生不同阶段的二梦的成因进行心理分析,提出:彩云梦是刘勰儿时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随孔子南行梦是中年刘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到认可的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5.
接着说梦     
本期“六朝研究”专栏选刊的四篇论文,笔者首先看的是《刘勰(文心雕龙)写作缘起与古代梦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奠基之作《文心雕龙》,以其体大思精饮誉于世,而围绕着《文心雕龙》及其作者刘勰的研究,也是蔚为大观,竞至有“龙学”的说法。如此,笔者疑惑于作者还能写出些什么。及至读完全篇,一方面赞赏广勇兄“文眼”的别致,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是刘勰历时十余载精力写就的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他对作诗论文进行了总结 ,注重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 ,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 ,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 ,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对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文心雕龙》进行现代意义的阐释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本论文即从比较诗学视域,来谈谈对《文心雕龙》进行影响研究的理论现实意义、接受佛学思想影响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刘勰怎样创造性地借鉴佛学思想,创造出独步前人、有巨大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很多文论家都以草木意象来说明、解释文学理论问题,其中,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草木意象尤为典型。《文心雕龙》遍及文学理论中的创作、鉴赏及文学观念等各方面,具有体系性,体现出强大的理论意义。草木意象作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抒发、赏析的重要载体之一,展现了刘勰对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刘勰通过"草木意向"分析了《文心雕龙》中"情"—"物"—"采"的关系,通过"草木意象"探讨"文原于道""经典学习"及"继承和革新"诸多重要问题,为此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作出了理论性的奠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诗学诚《文史通义》语)的文学理论批评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至今仍有其重要借鉴作用。对于刘勰的创作理论体系,当代不少研究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①然而对于刘勰在创作心理学方面的开拓以及他所达到的深度,却很少有人涉及。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有关术语予以阐释,庶几对《文心雕龙》研究的进展有所补益。一、“玄解之宰”,“独照之匠”非“心”解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提出的“玄解之宰”与“独照之匠”,各家《文心雕龙》注本均分别释以“心”或“功夫独到的匠人”。此实源于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范老谓: 《庄子·养生主》“古者谓是帝之县解”。《释文》:“县,音玄”。又《齐物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它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宗经》篇属于枢纽篇,刘勰在此篇中建构了自己的经典观。  相似文献   

11.
刘勰论读者     
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文体论和作家创作论为主,而读者作为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和鉴赏者在书中仅处次要地位。在整部《文心雕龙》之中只有《知音》这篇文学鉴赏论较集中地论述了一下读者,我们不妨从这篇文章中一窥刘勰对读者的界定、要求以及评述。一、《文心雕龙·知音》中读者的范围及类型所谓读者即刘勰所言之“观文者”。《知音》中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是《文心雕龙》研究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是理解刘勰文学理论思想及其美学思想的关键入口。刘勰对言意内涵的考察着眼于文学创造的特殊规律,立足于文学活动的特殊语境,应将《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置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四个环节:艺术准备、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及艺术鉴赏阶段。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南齐末年投奔建康定林寺,依傍名僧僧祐,在寺内校理所藏经藏。编校佛经对刘勰写作《文心雕龙》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心雕龙》精密的体例建构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术语都取用于佛典。全书之所以形成“体大思精”的体系,主要原因在于刘勰将佛理思维转用到书中的论文中,与刘勰长期校理佛经形成深厚的佛学素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赋作为一个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样式,自先秦产生以后,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日益发展而兴盛一时,在此期间,虽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曹丕等人对赋有过不少见解,但大多是较为零碎、片断的议论。对赋的研究较为透彻,并在理论上作出较全面、系统阐述的,则是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诠赋》篇,集中探讨了赋体文学。另外,他在《辨骚》、《时序》、《夸饰》、《才略》中也涉及了赋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完整的赋论体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发表的赋论,可以说代表了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创构了数量甚多的命题。《文心雕龙》各篇的赞辞,在命题的提出与熔炼方面具有典范意义。“赞”不同于通常理解的赞颂之义,而是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提出的“明也,助也”,即对正文加以阐明和辅助延伸。刘勰又指出“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这十个字作为赞的本质与功能的概括性说明。赞作为文体,经过了体式的变化与沿革,本有散文与韵文的不同形式,而韵文体的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刘勰对“赞”这种文体有明确的界定和自觉的理论建构。《文心雕龙》各篇之赞辞是具有文体的定型意义和创造功能的。《文心雕龙》各篇之赞,提出了若干经典化的命题,也成为命题成熟的重要标识。中国美学命题的重要特性,在《文心雕龙》赞中体现得非常典型。对于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文心雕龙》赞辞提出的命题,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可以推动命题研究的当代价值之转换。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一致公认的,然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是否有完整的体系,它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如何。却是国内美学界尚研究得很不够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中国美学史的同志对金圣叹、王夫之、叶燮等的美学思想评价很高,而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却重视不够,没有能给以应有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其实这是很不公平的.产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的原因,当然与对《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体系缺乏深  相似文献   

17.
"辞"在《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韩国]裴得烈一、序言《文心雕龙》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著作。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在整理以前的文学理论之后,开拓了新的局面。沈约在看了《文心雕龙》后评价说"深得文理"(《南史·刘勰传》,中华书局,第1782页...  相似文献   

18.
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应当注意《文心雕龙》的主旨与刘勰的思想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研究中应当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关系,本文认为:刘勰的思想是他实际生活的产物,他的思想随着他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的改变而改变;《文心雕龙》是刘勰40岁前的思想,是他思想的顶峰,但不是刘勰的全部思想;决定刘勰思想本质的核心因素,是他的人生经历及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他的门第和出身.  相似文献   

19.
卓霞 《考试周刊》2012,(83):14-15
刘勰的《文心雕龙》理论因其在文论史上的重要性而深受世人关注,但他在《文心雕龙》中触及的"文气"理论却并未受到太大关注。本文通过梳理传统的代表性"气"理论及"文气"理论来探讨刘勰"文气"理论的渊源,并希望对刘勰的"文气"理论的研究尽一己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鉴于"赋"在刘勰所处时代地位的重要,以及《文心雕龙》本身的骈文形式,正确理解《诠赋》对把握《文心雕龙》全书主旨非同寻常。本文详尽深入地分析了刘勰的赋论,并结合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指出《诠赋》实为《文心雕龙》之奥区,是全书理论体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