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诗·邶风·柏舟》的主旨,历来见智见仁,概为三说:一为仁人不遇说,二为弃妇之诗说,三为妇人自誓之诗说。从《孟子》、《左传》的记载中可以考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确认此为仁人不遇之诗。而此诗最后一章中"如匪瀚衣"句,"匪"当为"篚","瀚衣"即"翰音",此句喻己"如笼中之鸡"。故本文认为此诗主旨当以《诗序》"仁人不遇"说为是。  相似文献   

2.
《垓下歌》《大风歌》都是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限制。尽管古体诗与近体诗在体式上不同,但在意境上要求是一样的,都要求“为情造文”。“自得”是诗的最高境界。项羽和刘邦的这两首诗可以说是达到了这种境界。《大风歌》只三句,这在诗中很少见,四句为绝,两句则成对联了,可见它是不拘格的情感奔泻的“自得”诗。把项刘的诗放在一块鉴赏,抛弃“成王败贼”的偏见,就会悟得:项刘都是推翻暴秦的大英雄;他们的诗都是情真意切的好诗;两诗结尾都流淌着败者或王者不尽忧伤的情思。  相似文献   

3.
《垓下歌》《大风歌》都是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限制。尽管古体诗笥近体诗在体式上不同,但在意境上要求是一样的,都要求“为情造文”。“自得”是诗的最高境界。项羽和刘邦的这两首诗可以说是达到了这种境界。《大风歌》只三句,这在诗中很少见,四句为绝,两句则成对联的,可见这是不拘格的情感奔泻的“自得”诗。把项刘的诗放在一块鉴赏,抛弃“成王败贼”的偏见,就会悟得:项刘都是推翻暴秦的大英雄;他们的诗都是情真的好诗;两诗结尾都流淌着败者或王者不尽忧伤的情思。  相似文献   

4.
《烈文》为《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关于其诗主旨,有反映成王即政礼之说和非“即政”说之分歧。即政礼是君王即政时所行礼仪。本文通过对即政礼及《诗经·周颂·烈文》诗歌内容的分析对比,认为《烈文》诗确为反映成王即政礼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诗经·周南·汉广》是《诗经·周南》十一篇中的第九篇,其成诗时代大概在周文王时代,写的是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女子,想追求而又很难得到的故事,可以说此诗是华夏恋歌之祖。传《诗》的目的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尤其是汉儒,更是认为此诗是起教化作用的。如《郑笺》"纣时淫风偏于天下,维江汉之域先受文王之教化"。然而今天读此诗,我们分明感到了诗中作者那种内心感情的强烈以及求之不得时所产生的压抑和苦闷,还有对未来的美好祈盼。  相似文献   

6.
毛奇龄极力反对朱熹的"淫诗"说,在其《西河合集》、《经问》、《国风省篇》、《白鹭洲主客说诗》等著作中对"淫诗"及其相关的学说进行了反驳,勾勒了《诗经》被误解或曲解的大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于如何解读《诗经》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周正湘 《教师》2011,(17):114-114
初唐诗人张若虚写下的《春江花月夜》历来脍炙人口:清末王闿运誉之为"孤篇横绝",世有"孤篇盖全唐"一说;学者闻一多更说它是诗中之诗,艺术中之艺术,是诗歌创作的顶峰;在当代,此诗已被选入大学中专文学欣赏或语文学习的教材。这首诗的神奇魅力吸引着古今不少人去探索,对其的欣赏已成为无  相似文献   

8.
袁长江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2):52-54,124
《噫嘻》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应看作是康王时代,诗中的“成王”是先王。其中的“私”应是耜,不是指私田。诗是写周天子以宗子身份祭祀先王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正《史记·鲁周公世家》:"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周公,何许人?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姬旦,托孤王叔,摄政王事。四年,管、蔡、盘庚率东夷而谋反。周公受成王命,兴师东伐。管、蔡流言于成王,说周公早晚是小王的祸害云云。周成王人小心  相似文献   

10.
贺贻孙与竟陵派有着深厚渊源,他沿竟陵派的思路将诗"厚"之说进一步充实完善,形成了以"厚"为中心的诗歌理论体系——诗"厚"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神厚、气厚、味厚是诗"厚"的具体组成,三者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富、肥、蛮、淡、薄则是与诗"厚"相关联的五个审美范畴,它们与"厚"或类而不同,或对立却内通;内养作为创作主体的修为,是达到诗"厚"的基础;蕴藉作为表达方式,是诗作通向"厚"的路径;无厚之厚,是诗"厚"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在众多研究《棋王》的评论中,《棋王》的叙述层次及其艺术功用鲜有人论及。根据赵毅街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提出的叙述分层理论,认为《棋王》存在“一主三次”的叙述分层。分层的叙述学功用就是共同完成阐释《棋王》的文本价值——“文化寻根”的叙述任务。  相似文献   

12.
《程器》论述士人的品德和才能,这是《文心雕龙》注释家共论。这样的释义与本篇所居“批评论”之末的位理难合,也不能确认其“批评论”资格。“程器”实质上是通过纠正时俗对文人的偏见,阐明“文采”广泛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成务为用”功能,即整体评价文的意义。只有作这样的延伸意义理解,才能辨明《程器》篇的“批评论”性质。位居全书最后,正是与首篇《原道》起句“文之为德也大矣”相呼应,回环闭合,体现全书“体大虑周”的篇章结构的严密组织。  相似文献   

13.
作者依据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发现的国立中正大学《南洋》季刊创刊号,首先对其版式和基本内容加以介绍,继而考察中正大学的华侨学生概况,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南洋"状况,说明地处"内地"和"后方"的中正大学所以会有华侨学生,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洋"全部被日军占领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并由此来体会《南洋》季刊中作者们的思乡之情和抗敌决心。作者还根据一些文献和网络资料线索,对中正大学南洋校友的去向和身后之事加以初步考证,借以唤起对这批老校友的寻踪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古代诗学理论之一的“起承转合”理论,对留学生用汉语进行成段表达有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对留学生的汉语思维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运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抓好“承”的运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较好地帮助学习者深入掌握汉语的特点。在成段表达训练中,教师要有前瞻意识,并制定科学的教学步骤和明确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传统士大夫的核心困境在于,"内圣"和"外王"被迫割裂后的精神失落感。《苏氏易传》、《程氏易传》是苏轼、程颐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文化思路。苏轼强调"内圣"的独立性,全面拓展了传统士人的精神空间;程颐在"理"的高度上,将"内圣"、"外王"重新统一。在他们的文化思路中,学术研究和生命体验得到了充分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华严宗四祖澄观,对称“华严疏主”。他虽曾从天台九祖湛然门下学习,一方面吸收中观、圆融之学,另一方面又批评天台的判教、性恶说、无情有性说,意欲融会禅教,使教合亡之旨,心同诸佛之心。  相似文献   

17.
阿城的《棋王》是其代表之作,《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一生的最后作品。这两部作品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下棋的题材,同样面对灾难的背景(“文革”和“二战”),都是反思之作。通过对两者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同的文化选择,这样的选择向度与作者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道周的“明诚”论,上承继子思,下综合朱熹、王阳明的思想;既是他以“诚”为宇宙天地万物本源的天道,同时也是他所主张的合圣贤之德的人道。诚指的宇宙万物的本体,同时又是“与天地合德”的道德伦理;从诚生明,“谓之性”,可视为被黄道周改造过的不同于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从明归诚,“谓之教”,可视为是朱熹所倡导的“主敬”。黄道周的明诚论同时具有致知止善的认识论意义。知即知止,止即至善,表现为从格物→克己(或博文)→知至→止善→明诚。黄道周和会朱、陆,杂糅朱、王的理学思想,彰显其与以往闽学学者的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众多关于《诗经》的译注本中,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这主要表现在题解和注释两个方面。题解部分解题贴切,艺术分析精湛,坚持用文学标准鉴赏诗篇,并援证说明部分诗篇在后世的流变,内容非常丰富;注释部分用训诂方法释词,寓评于注,将字词释义与艺术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并标明韵读,思路新颖。《诗经注析》的注释与主题分析俱见功力,是很值得学《诗》者与治《诗》者阅读的一个注本。  相似文献   

20.
在“齐桓公伐楚”这一历史事件中,楚国大夫屈完从容应对齐桓公的一番话语为人们所乐道。但对其话语中的“楚国方城以为城”之“方城”,自古及今,众说纷坛。章在列举诸家之说并进一步论证后,提出应从肖华锟先生之说:方城,春秋时期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南召县,经今叶县、方城县、泌阳县境内,南至今唐河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