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张贤亮在"文革"后对被压抑的人和性做了大胆的突破,在其小说中有大量性描写,同时也积极探索性的悲剧原因和悲剧美,在悲剧的崇高中寻找性放纵的理由,在美的追求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在爱欲与文明中迷失、探索、追寻.  相似文献   

2.
张贤亮在"文革"后对被压抑的人和性做了大胆的突破,在其小说中有大量性描写,同时也积极探索性的悲剧原因和悲剧美,在悲剧的崇高中寻找性放纵的理由,在美的追求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在爱欲与文明中迷失、探索、追寻.  相似文献   

3.
愉悦性作为旅游体验的本质近年受到不断质疑,有必要对其深入论述以便旅游学科基础理论发展。旅游愉悦性的必然性体现于旅游活动中存在审美活动(包括审美与审丑、喜剧与悲剧)、心理满足(需要-动机-行为-满足)和生理畅爽(感官刺激与肌体运动)能够促使旅游者愉悦的过程。旅游愉悦性并非仅仅是人们口语中的高兴(低级感官刺激),还包括旅游者的高级心理需求;不仅包括对喜剧的审美(通常意义所理解的审美),还包括对悲剧的审美(也可理解为审丑);不仅包括通俗愉悦,还包括高雅愉悦。旅游愉悦中的低级刺激与高级需求、喜剧美与悲剧美、通俗愉悦与高雅愉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可孤立审视。  相似文献   

4.
章琴 《考试周刊》2013,(71):19-19
文章从《伤逝》中子君形象入手,从爱情中寻找“悲剧美”,从性格中分析“悲剧美”.从作品中总结“悲剧美”。子君形象,为鲁迅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形象的注释。在表现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同时,描写比死亡更厉害的人物心灵的受残害。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旧制度吃人的本质,深刻表现了子君被摧残、被吞噬、被毁灭的过程。使子君形象呈现出了强烈浓重的悲剧美感色彩。  相似文献   

5.
"诗美"的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特征是汉语诗歌的审美构成因素。在汉语诗歌发展演变过程中,决定历代汉语"诗美"结构变化。汉语"诗美"之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不但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审美经验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诗歌创作之根基,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递嬗演变之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具有音乐美,具体表现为作家对音响美、节奏美和旋律美的追求。鲁迅的个性和悲剧人格,艺术地投射到他的创作中,使他小说中的音乐美呈现出一种独特性,即音响的怪诞性和旋律的不和谐性。鲁迅小说的音乐美,是他的小说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7,(1):17-21
《牡丹亭》中喜剧性因素集中表现在陈最良、春香、道姑等人物身上,其喜剧性起源于矛盾性、反常性;喜剧性因素的使用或冲淡了悲剧气氛,或喜中含悲、喜后见悲,喜剧情节从另一面体现了悲剧性。并且,汤显祖使用这些喜剧性因素,实则寓含对皇帝官员、官场与科举等社会百态的讽刺;将《牡丹亭》等戏曲与西方戏剧比较,从中窥探出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悲喜混杂"的风格特征,其原因是继承插科打诨的戏曲传统与具有乐天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语文悲剧作品很有教育意义,老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渗透,发挥教育功能.本文就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与人文性相结合,主要从创设情境,深化悲剧的审美体验;加强朗读指导,体会人文意蕴;推荐悲剧类文本或片断几点展开论述,以期给老师们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一生是极其不幸的,她以自己的不幸为出发点,关注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剧命运,特别是女性的悲剧命运。而所有的这些悲剧命运都在她的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并从中去寻找人生存在的真正意义。她的作品,充满着一种苍凉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0.
舞蹈审美,主要是指人们创造舞蹈美和欣赏舞蹈美这两方面的审美活动.在舞蹈审美活动中,创造和欣赏都集中在舞蹈美这个核心问题上,而舞蹈欣赏活动又必需以创作出的舞蹈作品为前提,同时舞蹈美还应具有独创性和技艺性等.所以如何在舞蹈作品中创造出舞蹈美来,如何用技艺性、综合性等艺术特征演绎出舞蹈美来,这就是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白先勇的小说《谪仙记》表面看是写主人公李彤自杀这一美的毁灭的悲剧,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表现主人公李彤作为自由自在、任情随性的"仙"被谪入现实之后的困顿、挣扎和解脱,并以此来展示人性和现实的冲突。李彤的悲剧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在现实中寻找自身的精神家园而不得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以精练和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平常人的生活悲剧,同时又加入了不少喜剧性元素,悲剧和喜剧在孔乙己身上融为一体,泪和笑在作品中同时存在。因为描写的是平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所以它又能够引人深思。如果说喜剧元素强化了悲剧的深度,那么平常性和喜剧性则使《孔乙己》表现出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3.
富有感官性、即兴性、创造性是原本性理论下合唱教学的根本特质。原本性理论下的合唱教学,学生能享受到合唱的纯真之美、灵动之美、和谐之美,获得深刻的感受、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合唱,彰显原本性理论下音乐合唱的生态性、音乐性、综合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解放与张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悲壮美、悲愤美、悲悯美和悲喜美四个方面论述了金庸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悲剧美。指出悲剧美在金庸作品中最具有震撼力,最能牵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5.
美是清晨草尖上一滴晶莹的露珠,美是幽静山林中一声清脆的鸟鸣,美更是阅读文学时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特点,所以要想让语文课变的有情趣、有美感,就必须在语文课上带动学生去寻找去挖掘这些美。语文教材中的美包括作品外在的语言美、人物鲜明的个性美、构思精巧的独特美、主题深刻的厚重美、意境丰富的如画美等。所以,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带领学生寻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性政治是指两性之间的权力关系,男性属于支配地位,女性是从属地位。同时,性政治也是一种男性用以维护父权制、支配女性的策略。性政治关系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中有充分的体现。在婚姻、权力的争夺和家庭三个方面,《李尔王》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支配,即性政治。  相似文献   

17.
熊康 《儿童音乐》2016,(3):51-53
音乐教育就是美的教育.高中音乐教学尤其注重把音乐的美导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赏析世界不同音乐风格的同时,领略到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其中,悲剧美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美中表现对美的肯定.而音乐的悲剧美作为整个艺术悲剧美重要的组成部分,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往往重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工具性),而忽视英语开阔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文性)的作用。本文通过案例寻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切入口,在课堂中探究工具性中渗透人文性,人文性促进工具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性”和“喜剧性”,是对广义的悲剧艺术和喜剧艺术(不只是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特性的界定。社会生活中的不幸、痛苦与死亡,经过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过滤而赋予更深广的意蕴,才具有悲剧性;而社会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丑恶的东西冒充它的反面的企图、矛盾与乖谬,反映在艺术家的幽默、讽刺等形式里,就见出喜剧性。但是任何审美范畴其实都是一种经验性的区分,悲剧性与喜剧性也一样。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审美范畴往往是成双对立而又可以混合或互转的。”“美与丑之处,对立而可混合或互转的还有崇高与秀美以及悲剧性与喜剧性。”  相似文献   

20.
岁丽 《教师》2015,(12)
发散性思维不依据常规做事情,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求多变,并通过多方面寻求答案.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一个目标和思维起点出发,能够自己寻找不同的思维方向,并且可以根据提出的各种问题寻求各个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性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更加流畅,更具有变通性和独特性,并且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方面、多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