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媒产业是由电视、期刊、电影、网络等多个子产业组成,这些产业间的竞合关系以及各自在传媒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对整个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2004~2013年传媒产业各个子产业间的力量对比变化、传媒产业的主导产业、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未来变化趋势三个层面来考察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陈斌 《编辑之友》2013,(1):60-63
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传媒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但大型传媒集团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不强,区域分割和媒介同质竞争现象较为明显。传媒产业的政府制度、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媒介产品的创新策略等因素对市场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优化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需要适度调整传媒产业市场进入退出壁垒和媒介组织结构,实施媒介产品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一、我国广播产业市场结构现状市场结构是用来衡量市场竞争与市场垄断关系的重要概念。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传媒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广播产业的收听情况、电台类型、区域差异、广告营业额等方面来分析广播产业的市场结构。(一)收听情况根据媒介研究在国内70个城市的收听率调查结果,2013年整体广播接触率为59.5%,与2010—2012年相比略有回落,回落至2009年的水平。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媒体,2013年承受着来自新媒体和自媒体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态势分析法,即SWOT分析模型,我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优势是,市场规模大,成长空间大,政府调控能力强;其劣势主要表现在,市场集中度和产业关联度偏低,市场进入壁垒较高。结构调整是当前新闻出版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主要通过调整制度供给结构,增加产业组织政策供给力度,并实现制度变迁转型;建构以有效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结构体系,改变过于分散的市场结构状况;转变传媒集团组织结构,着力打造具有复合型组织结构的大型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5.
由于原来壁垒森严的三大部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之间可以相互进入,融合对竞争的强化一直被津津乐道,但在产业融合进程中,未来传媒市场结构的嬗变不尽如此.一方面,竞争被强化的原由不尽其然;另一方面,不仅仅是竞争被强化,而是垄断和竞争双双被强化,垄断和竞争共生.由此未来传媒市场演化成一种超出经典理论视野的新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市场.同时,因传统传媒业的纵向市场结构日渐裂变为横向市场结构,未来传媒市场的合作与联盟成为必然,从另一个侧面看,未来传媒市场是一个网络型寡占市场.  相似文献   

6.
邢彦辉 《新闻窗》2008,(6):106-107
我国传媒生态的变迁 1、我国传媒市场格局的演变加入WTO以后,国际资本进入我国的速度将会加快,国内生产要素市场将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传媒产业的重整将纳入国际分工体系,通过全球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对中国国内媒介资源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胡正强 《新闻前哨》2014,(10):95-95
《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演变研究》(陶喜红博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一书是该领域的重要成果。该书已获得湖北省新闻奖(论著)二等奖,并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全书围绕一条主线,阐释三组关系,分为四大板块。一条主线即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演变,全书紧扣这一主题,从多方面阐述市场结构演变的现状、趋势、特点及其驱动力量等,并探讨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演变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众媒介品牌的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传媒产业市场的竞争已由无意识竞争到有意识竞争。但即使在有意识竞争中,多数媒体仍然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理论指导。传播业者和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媒介现在最缺的是既懂新闻又懂管理的人才。在国内69个传媒集团中,设立专门战略研究机构者不多,而专门研究人才的更为匮乏。理论研究的滞后势必导致实践的盲目性。从地域上看,有意识借助西方传媒和产业的经济理论用以嫁接、发展中国媒介的经营战略思想的媒体或传媒集团,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渐趋稀薄,不少媒体的主管主办者和代理人仍然在不断的“试错”中去取得可能会马上失效的经验,这是很让人忧虑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动漫产业。纵观其市场格局,中国动画产业的市场结构既不是垄断竞争也不是寡头垄断,而是一种行政性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的市场结构。我国动画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低,市场呈现出高度分散、高度弱小的产业格局,产业内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本文运用SCP理论范式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检视,指出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现实取向。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体的市场结构具有缝隙竞争的特征。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了针对电信产业和广播电视产业的非对称规制措施,这使得传统媒体产业的政策性进入成本依然存在。但是,产业外替代性产品/服务的出现使得拥有垄断地位的媒介机构更多地采取竞争性策略行为,因而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出现了新的特征:一是缝隙竞争市场结构的弱化更多地源自传媒产业内部机构对新技术的利用或重组,而不是来自于产业外企业的进入;二是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具有了一种动态的竞争和垄断,双双被强化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2004,(10):39-39
随着我国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传媒市场态势正发生着急遽的变化,卖方市场的消解,买方市场的形成,是我国传媒业当前面临的最大经济现实。按照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的产业竞争分析模型,结构的嬗变是传媒行为变化的强制性规定力量,传媒行为是否与产业环境相匹配直接决定着传媒的绩效。  相似文献   

12.
传媒分账营销模式是目前国内企业创新的一种新的市场运营模式,它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分配。这种新的市场运营模式将对中国广告产业及传媒产业产生积极影响,并在未来发展中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王林 《视听纵横》2004,(6):42-45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传媒产业的竞争也走向国际化。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集团化经营是必然的趋势。近年来,中国广电传媒集团化的进程发展很快。在广电传媒集团化经营的背景下,面对广播电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际超级传媒跨国集团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中国的登陆,广播电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传媒管理的理念和手段不断创新。为顺应集团化运作和市场  相似文献   

14.
产业融合对传媒产业边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融合使传媒产业内部以及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技术边界逐渐消失。在产业融合的推动下,不同媒介之间的业务出现更多的交叉互补现象,传媒产业内部各子产业之间以及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市场边界趋于模糊,整个产业结构体系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数字化对传媒产业和传媒组织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传媒产品生产、销售,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以及传媒组织的内部管理和规制等若干经济指标的变化上,基于上述分析,文章认为,传统的媒介经营管理方式已无法很好的适应传媒发展的需要,传媒产业和传媒组织的发展战略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对2008年新闻传播类相关期刊文献的回顾分析,从学科本身、传媒产品、传媒组织行为、媒体市场结构、传媒产业结构、政策与规制等六个方面综述了2008年国内传媒经济研究的进展,并指出了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媒产业是美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美国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美国信息传媒产业正经历着转型与变革。本文分析了美国信息传媒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在经济中的地位,重点分析了美国信息传媒产业的结构、增加值的要素构成、信息传媒产业及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周鸿铎 《今传媒》2007,(12):39-41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媒产业采用的是一种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形式的多元法人实体的结构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民营传媒产业结构模式,但是由于受其经济实力和国家政策方面的影响,民营传媒产业在我国整体传媒系统的影响力还很小,尚未形成独立的结构体系,在传媒市场中还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在这种国家所有制形式占垄断地位的、分散化经营的传媒产业结构条件下,即使国家有统一的政策,也很难保证传媒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杰 《新闻大学》2015,(1):106-111
SCP范式为研究我国电视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本文基于SCP范式对我国电视产业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电视产业市场结构已从单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向寡占Ⅴ型的市场结构转变。电视频道纷纷实施品牌战略、进行节目创新以及广告价格调整等战略行为以争夺最大可能的收视市场份额。然而我国电视产业的市场绩效无论是从规模结构效率抑或是资源配置效率来看均属于低效状态。SCP范式提出的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在我国电视产业市场中没有体现,而是出现了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的负相关关系的悖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卫视市场的结构性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业的市场结构,是各国在制定传媒政策时,关心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电视业是一个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行业,如果产业过于分散,电视台规模过小,将会使平均成本过高,造成低效率:另一方面,如果产业过于集中,势必使市场结构趋于垄断,进而不可避免地带来“无谓损失”、寻租等一系列垄断结构下的特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