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在南京的网上论坛西祠胡同上发生了一起名誉权纠纷,网名“红颜静”的小姐状告网友“大跃进”对其进行侮辱、诽谤,造成她的名誉权受侵害。法庭判决:“大跃进”侵权事实成立,被判在西祠网站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片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元。用网名公开侮辱网友而输官司,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在网络虚拟空间发布言论同样  相似文献   

2.
朱亚 《新闻界》2002,(1):33
去年10月11日晚中央一套社会经纬栏目播放了一期引人关注的节目,详细介绍了前段时间E龙西祠网站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大红案件”。网名“大跃进”的俞XX在西祠BBS上对网名“红颜静”的张X进行谩骂、侮辱。“红颜静”一纸诉状把“大跃进”告上了法庭,从而引发了全国首例网络名誉侵权案件。经过1个多月的调查、取证、公开审理,此案以“大跃进”的败诉,在法律上暂时告一段落。然而,作为一名新闻相关专业人员,笔者在看罢此案的全程报道后,对此案却有了更深的忧虑。“大红案件”是首例网络侵权案,法律所评判的标准自然也是按照侵…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2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刘子华遗孀起诉科学打假人方舟子涉嫌侵害名誉权”案做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方舟子使用“带有明显丑化、侮辱性质的”词汇形容“八卦宇宙论”创始人刘子华,“由批驳刘子华的理论上升到评价刘子华的人格”,其行为构成了对刘名誉权的侵害,构成名誉侵权,  相似文献   

4.
“消息来源”与名誉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一般是指新闻报道因使用侮辱、诽谤性语言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或因揭人隐私而侵害他人名誉权。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案件,最常见的是“消息来源”有误,作者及媒体因把关不严而涉讼。 目前,我国在处理新闻侵权案件时,多援引《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和1998年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与侵害名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我国宪法、刑法等也有保护我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有关规定。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对名誉权案件中的法律适用作了具体解释。这不仅给人民法院审理名誉权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新闻界有效避免新闻侵害名誉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法律应如何保护舆论监督——由陆俊新闻官司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伟 《新闻前哨》2000,(2):33-34
著名足球裁判陆俊的新闻官司在北京市结了。从法律角度讲,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新闻官司已宣告结束,法律判决了陆俊一个清白;但从法理上,此案留给人们的思考则不能说结束。 一、现行法律的规定会使舆论对某些问题的监督成为“真空” 目前我国法律对新闻舆论是否侵害了名誉权主要是这样规定的:“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来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反…  相似文献   

7.
王伟 《传媒》1999,(2):36
荐稿惹出了一场名誉权官司,这是新近发生在南京文摘荐稿爱好者赵某身上的事儿。 去年底,赵某将一纸诉状递到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状告该市某报记者吴某发文“侮辱诽谤”原告,侵害了其名誉权。原来,赵某近年来爱好上了文摘荐稿,他订阅了几十种报刊,每天翻阅,将其中一些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现实生活中,公民、法人名誉权遭受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名誉权纠纷案件逐年增多。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近年来北京地区各级法院受理的名誉权纠纷案件达300余件,而没有受理的则更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网络服务商的免责条款的法律精神,通过对数起网络名誉权纠纷的剖析,参照新浪和天涯的版主手册的具体管理规则,试图说明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区别对待涉及网络名誉权纠纷的侮辱与诽谤言论,为侮辱和诽谤设定不同的处理程序。本文重点论述了对于可能涉及诽谤的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需尽到“合理注意”的责任,并就处理程序提出了建议:对于涉及诽谤的内容,版主或管理员可以将言论的态度、措辞,叙述是否理性作为筛选的第一层标准;若内容涉及侵权,只有在接到相关权利人的通知之后,版主或管理员才需要对相关的侵权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闻侵权诉讼中自我保护的十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强调报道内容基本真实新闻必须真实,新闻媒体和记者对新闻报道内容负有审查核实的责任。但是,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每条新闻的细节都予以核对,使之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法律对新闻报道内容只要求基本真实。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八条规定:“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这就是说,新闻报道只要内容基本真实,又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即使某些方面与事实有出入,也不认定为新闻侵害…  相似文献   

11.
新闻出版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郭登科本文所谓新闻出版侵害名誉权是指报社、数刊社、出版社在自己出版的报纸、期刊、图书及省像制品上故意或者过失地刊登侮辱、诽谤公民或法人的作品,或者揭载公民的隐私,造成受害者名誉权损害的行为。从近世各国的情况看,新闻出版完全...  相似文献   

12.
在网页、BBS、网络聊天室、网络日志甚至邮件列表中自由发表的事实性或意见性信息,已经成为侵犯公民、法人名誉权的重要源头。2008年8月29日,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杨丽娟状告宋祖德侵犯名誉权案:刘德华女“粉丝”杨丽娟指控宋祖德在新浪、搜狐、腾讯QQ的3个博客上发表的几篇文章,用低俗的语言对杨丽娟及其父(已故)母进行漫骂,造成侮辱与诽谤,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名誉.10月14日,法院认为杨丽娟无法证明几篇“骂人”的博文来源于宋祖德的个人博客,据此判决杨丽娟败诉。  相似文献   

13.
自1987年上海出现建国以来第一起新闻官司后,新闻官司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已审理了1000多起。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新闻工作者要避免打官司,就要增强法律意识,防止新闻侵权。 要不侵权,就要知道什么是新闻侵权。《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张建魁的文章说,民法通则施行以来,法院受理的名誉权案件逐年增多,其中报刊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引人注目。由于舆论监督与损害名誉权的法律界限无规定,目前尚无司法解释,如何区分正当舆论批评与侵害名誉权的界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批评的主要事实是否准确。关键看主要事实是否失实。如批评的主要事实准确,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二、有无侮辱、诽谤的内容。三、被批评对象的确认。一般情况下,批评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律:双管齐下治理网络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暴力,正在成为网络社区的一个热门词汇。自“虐猫事件”后,“网络暴力”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铜须门”、“史上最毒后妈”、“姜岩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接踵而至,参与网民数量形成规模,不仅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更对现实生活形成冲击。当网络暴力日益泛滥,我们需要尽快梳理网络社区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规范,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侮辱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创伤,侵犯了当事者的隐私权与名誉权,给其生活造成相当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和公布他人隐私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牛津法律大辞典》把名誉定义为:“是对道德品质、能力和其他品质(名声、荣誉、信誉或身份)的一般评价。”名誉权,实际上是一种人格权,它是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所享有的获得和维持其名誉的客观公正评价的一种权利。然而,在当今社会的新闻传媒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新闻报道中带有较为明显的歧视性语言,而且这些歧视性语言均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对民事主体的名誉权的侵害。笔者经过考察…  相似文献   

17.
侮辱或侵害人格尊严的言辞,乃是以低于常人所能接受的歧视性的词语或形象贬损相对人,使之处于"人所不齿"的境地。它的方式是一不说事,二不讲理。范曾诉郭庆祥侵害名誉权案判决把对作品和人品的正当批评意见误作侮辱人格,不利于正当的文艺批评。  相似文献   

18.
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新闻作品中存在有侮辱和诽谤的内容.新闻诽谤即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新闻侮辱即新闻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损害了他人名誉.①具体形式主要有:新闻事实完全失实、凭空捏造;采访时只听取一家之言、未对情况进行核实而造成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失实;报道内容真实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等等.  相似文献   

19.
近日,西祠胡同加盟E龙网站的消息让同友乌鸦“炸了锅”,从西祠胡同居委会摘录的以下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网友们对于“网事”变迁,对于钟爱空间的不同理解的态度。楼心月:西祠的发展,固然需要网发的齐心协力,同时也需要大笔资金的注入,两个文明要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嘛。咱们又何必面对收购如丧考批?西调被收购后一定会有所变化的,但未必就一定住坏处变,起码速度比以前就快了不少嘛。木瓜猫猪: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不开心,也可能是刚开始不习惯吧,也许过一段时间,当我发现E龙的存在不妨碍我在西祠的习惯性活动,我也习惯它的存…  相似文献   

20.
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新闻作品中存在有侮辱和诽谤的内容。新闻诽谤即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新闻侮辱即新闻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损害了他人名誉。①具体形式主要有:新闻事实完全失实、凭空捏造;采访时只听取一家之言、未对情况进行核实而造成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失实;报道内容真实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