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教育   8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我国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平衡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构建一个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县域高等教育体系,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突破自身局限、实现结构性嬗变的重要途径.发展县域高等教育是江苏省在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需求多样化发展现状下提出的.江苏省县域高等教育发展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但仍然存在数量少、层次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制度保障、政策规划、县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结构优化方面,需要政府在政策和法规方面大力支持,以满足县域经济以及受教育者对科技、知识的要求,使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适应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需要改革大学基层学术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国家建设,赋予高校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即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创新型研究和创新型服务,同时也要求高校必须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当前,高校一项急迫的任务是改革基层学术组织,搭建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中国矿业大学在过去几年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与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革命史教学方法论的缺陷中国革命史作为高校三大政治理论课之一。其本身应具有较强的方法论色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难物主义不但应该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应坚持的原则,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应在革命史教学过程中得以集中体现。然而,尽管中国革命史课程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调整改革,但该课至今仍存在着方法论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的表现:其一,该学科本身方法论的色彩较淡薄。作为政治理论课的中国革命史,是由原中共党史课改革发展而来,其学科体系的建设仍在探索与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改革十一年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均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改革仍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宏观上说,三门马列主义理论课之间缺乏主线,整体功能上没有很好地突出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功能,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机结合,对于大学生世界观的培养和方法论的训练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机统一。我们认为,马列主义理论课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5.
科普图书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对于开启民智、振兴国力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新时代,为了在全媒体科普语境中发掘更优质的作者团队、传播更精良的科普内容、营造更良好的科普氛围,科普图书出版应从选题、作者和内容3个方面建立把关机制,保障优质科普内容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大四现象”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甚至引起社会担忧的现象,它是学习族、打工族、应试族、恋爱族、玩乐族、郁闷族等现象的综合体现。“大四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突出地反映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上的弊端。“大四现象”问题的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既需要学生个人的自醒自觉也需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性的、有生命周期的能力体系.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分为生成期、上升期和衰退期.因此,高校核心竞争力有一个识别和生成、培育和巩固以及评价和更新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内蕴和谐价值理念的和谐网络文化影响和调节着大学生的各种价值观念,在其网络实践活动和价值评价运行机制中起着价值导向效能。和谐网络文化凝聚整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多元的外来文化,在网络生活场域中以主导文化引领多元文化。和谐网络文化能够激励教育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促其自由、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网络文化具有思想渗透效能,促进大学生用和谐价值理念认知网络新生事物,理性对待网络社会中的问题。实践规范效能使其对大学生网络实践活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规范作用。和谐网络文化的隐性德育效能对传统的、自发的、自在的日常生活场域形成了一种强力冲击,为大学生传统的日常生活场域的"自觉化"提供了重要契机,推动和促进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场域和非日常生活场域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一、进一步明确课程目的性 目前的中国革命史课,在课程目的上缺乏全面性。中国革命史课是对中共党史课的改革。中共党史课的核心任务和目的,就是通过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艰苦革命历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高校学生进行必要的中共党史基础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则脱离了高校学生的政策素质(中共党员人数比例小)、理论素质,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和高校学生的深层次心理要求相  相似文献   
20.
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邓演达和他领导的第三党为之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社会主义思想是邓演达构建平民革命的思想支点。迄今为止,邓演达的社会主义思想尚未引起史学界的关注。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探讨,以己浅见易人卓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