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丁岳林 《物理教师》2003,24(11):61-61,6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一般形式为(?)=△Φ△t,按照磁通量的变化原因的不同,通常有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是稳恒磁场中运动着的导体(导体棒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我们称之为动生电动势,设导体棒长为l,垂直于棒及磁场的速度为v,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有(?)1=Blv (1)另一种是导体不动(回路的面积一定),因磁场的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我们称之为感生电动势.设回路的  相似文献   
12.
回旋加速器是高能物理中加速带电粒子的常见装置,其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以两虚线为边界,中间存在平行纸面且与边界垂直的匀强电场,宽度为d,两侧为相同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带电量q、重力不计的带电  相似文献   
13.
丁岳林 《物理教师》2006,27(10):68-69
2006年江苏高考物理卷的压轴题是一道以电磁感应为载体的力电综合题,涉及变加速运动过程的处理,必须应用微元法巧妙求解,难度比较大,绝大多数考生对该题很不适应。其实这并不是一道全新的命题,而是一道推陈出新的佳题。在这里就该命题的陈题到新题的演变及破解方略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4.
高中力学主要涉及的是质点力学,即研究对象一般都可视为质点.根据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可能是单一物体(质点),也可能是连接体(质点组).有时,我们还会研究质量连续分布的物体(以下简称连续介质),例如流体、刚体.怎样用质点力学方法去处理连续介质问题,尤其是怎样从连续介质中选取隔离体,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试通过几例来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丁岳林 《物理教师》2008,29(10):33-35
高中物理新教材选修3—5(人教版)第17章第2节提供了一道典型的实验数据处理的范例,笔者认为,该例的解析有一些不妥之处,现提出来与各位同行作一探讨。为讨论方便,先将该例题及其解答抄录如下。 例题。密立根的实验的目的是: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v,由此算出普朗克常数h,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h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方程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丁岳林 《教学月刊》2009,(12):54-56
磁通量是电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是研究电磁感应等问题的基础,由于中学物理教材对磁通鼙的定义过于浅湿,因此,在处理一些复杂过程的磁通量及其变化的电磁感应问题时就会遇到困难。本文将结合两道典型的试题对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以及感应电量的教学作一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是“考试说明”中所列的C级知识点,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最近两年高考连续考查了这一知识点。这一内容应用的物理知识本身并不算难,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由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洛仑兹力公式f_洛=qvB,牛顿第二定律F_向=m(v~2/r)以及f_洛=F_向得到两个基本结论:轨道半径公式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两个存在相互吸引力(保守内力)的粒子在相互靠近(结合)的过程中,保守力做正功,系统的势能减少,系统向外释放能量——结合能;反之,将它们分开的过程,保守力做负功,系统势能增加,需要提供的能量应等于对应的结合能.在微观世界中,分子、离子、核子的结合与分离的过程普遍遵循上述基本规律.热学中的分子势能、熔解热、汽化热,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图象具有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用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图象法既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又是一种解物理题的基本方法,在历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中都有大量的图象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丁岳林 《物理教师》2009,30(4):23-25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学科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之一.在高考命题时,一方面会考虑试题内容选材具有时代性、立意具有新颖性,考虑试题承载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方法的考查功能,另一方面还会考虑对考生熟练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的考查.一些物理试题的设计亮点正是体现在应用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方面.相应地,这类试题的求解障碍就在于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本文以2008年的几道高考题为例来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