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表达,是学生在真实言语交际情境中提升语用能力的最优训练方式。阅读教学,从关注表达切入,有助于学生获取文本写作的密码,切实提升生活情境中真实的表达能力,学“活”语文。具体而言,要做到重视文体特征,观照文章结构,着力文句描述。如此,让阅读教学更完整有效,让读与写在教学中顺利并轨。  相似文献   
53.
正教学实录【教材简析】《白鹅》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第1课,作者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教育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先生用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笔调,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从白鹅刚被抱回家的姿态入笔,三言两语地提炼出白鹅给人的第一印象——高傲;继而通过对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的细致刻画,印证  相似文献   
54.
算起来,师徒四人离开大唐也有一段日子了。这一日行路中,大家纷纷想起大唐的风土人情来,小僧不禁吟诵起“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小离家老大回”等大唐诗歌排行榜的上榜冠军诗句。白龙马也知趣地长鸣呼应。一边走,四人一边议论着大唐的诗书、礼仪……不知不觉前面又到一国,抬头望去,原来是“学者国”。  相似文献   
55.
评语变奏曲     
凡是当过学生的,都读过老师给自己的评语。每学期末,那使得“几家欢乐几家愁”的评语,总会成为孩子朝思暮想却又“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期盼。笔者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90年代开始成为一名教师,也就在那时和评语结缘。每逢期末,那短短的百来字总令自己百般揣摩,直至衣带渐宽,江郎才尽,仍惴惴不安,生怕言语不周,凉了孩子的心。说起来这短短的百来字也有着自身发展的曲折历史呢。远的不说,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至少经历了明显的三个阶段变化,谱就了一首风格迥异的“评语变奏曲”。“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好容易请到一位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朋…  相似文献   
56.
大眼瞪小眼     
张飞,你认识吗?三国时的猛将,向来以骁勇善战著称.可是他最大的毛病就是脾气急躁,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句歇后语"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来形容他这一特点.讲的就是做事急躁,而且越急越难以成功的道理.今天的作文游乐场,我们就来做一个胆大心细的张飞吧,也请大家"大眼瞪小眼".  相似文献   
57.
《巫山小三峡》特种邮资明信片于4月12日正式发行,重庆市邮政管理局和巫山县邮政局在巫山县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并启用“巫山小三峡特种邮资明信片首发式”(临)字邮政日戳及“琵琶洲”风景日戳各1枚。临时日戳和风景日戳均为圆形,直径30毫米,钢质塑胶柄,字钉可更换。  相似文献   
58.
何捷 《中国教师》2010,(10):47-47
<正>意外地发现,许多学生回到家,父母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今天你过得好吗"。我自己做了父母后,虽然孩子才上幼儿园,但每天也很自然地询问:"今天你过得好吗?"许多人都会觉得,这句  相似文献   
59.
何捷 《考试周刊》2010,(24):195-196
校友网络是学校的毕业生同母校各种联系的总和.其存在及发生形式多种多样。校友网络一词最早在管理教育中被提出。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其重要性也随之凸显。本文从校友网络对于高职院校建设的几方面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这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其重要性。并就其维护和强化进行了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60.
作文难教,教师费力教了却难以见成效。直至毕业,不少儿童的写作能力仍未见实质性提高。有人干脆提出"作文不需教""作文不能教"的观点,我赞成。写作真的不需要教。写作是内心思想的言语外化,就像心里的泉水顺着思路流淌,"教"就是一块放置溪流中碍手碍脚的石块。但是,小学阶段所定义的"写话"或"习作"不能简单等同于文学创作论界定的"写作"。它是儿童在校所接受的语文学习科目,要经历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