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然美是构成柳宗元诗歌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柳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二、诗歌与生活打成一片。三、诗歌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四、诗歌描写最平常的事物。五、诗歌语言虽经锤练与雕琢,但不露痕迹,非常自然。六、诗歌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12.
苏轼诗文之"奇趣"主要在"理趣"、"雅趣"、"谐趣"以及"境与意会"等方面。"理趣"之形成有社会和个人的原因,表现为尚论、尚理、尚意;"雅趣"即"以俗为雅",一方面提升了宋代文学的品位,一方面又使文学得到普及;"谐趣"即幽默,是苏轼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又是他的一种艺术趣味;"境与意会"主要表现了苏轼对意境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14.
庄子美学是主体的美学和心灵的美学,其基本精神体现在自然,平等、自由这三个关键词上.自然即"天",一是指本真的自然界,二是指以自然为师,自然而然;平等即"齐物",是指万物在道的高度的同一、平等;自由即"逍遥游",它包括精神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经验主义后现代研究者认为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是符号消费的象征行为 ,艺术、美学、文化与民间社会、商业活动互渗、交融于一体。后现代主义是这一社会经验的现象 ,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结果。由此经验研究出发 ,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特征则是 :艺术的消解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随之而来的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差异的抹平 ,消费和文化的平面化 ,人们沉湎于“能指”的狂欢而放逐“所指”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雅斯贝尔斯的“大全”与老子的“道”在内涵与致思路径方面具有密切的关联。二者都是难以言说且真实客观的最高存在,是多层面构成的意义网络。,从中可见雅氏深受中国哲学尤其是老子观点的影响。同时,两者在思想背景与表述方式上又存在区别。这种中西比较,是理解雅氏思想的一个必要进路。  相似文献   
17.
一、两人对艺的本质看法不同:1.孔子将艺术与“善”相联,柏拉图侧重谈它与“真”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孔子处只获得附庸身份,柏拉图则从本体论角度凸显其独立性。3、孔子提倡“表现论”艺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仿”。二、两人都对艺的社会作用予以关注。但一个从仁学出发肯定情感,肯定艺术;一个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否定艺术。三、孔子“为人生而理论”,柏拉图除此之外也“为理论而理论”。由于中西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思想在理论形态和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佛教     
本文从分析禅宗在宋代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入手 ,阐述佛教对苏轼人生观和艺术创作的影响。认为佛教对苏轼人生观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穷达如一、随缘自适和乐天知命等三个方面 ,对他艺术创作的影响则从思想主题、创作态度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自然美是构成柳宗元诗歌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柳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二、诗歌与生活打成一片。三、诗歌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四、诗歌描写最平常的事物。五、诗歌语言虽经锤练与雕琢,但不露痕迹,非常自然。六、诗歌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20.
一、两人对文艺的本质看法不同:1、孔子将艺术与“善”相联,柏拉图侧重谈它与“真”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孔子处只获得附庸身份,柏拉图则从本体论角度凸显其独立性。3、孔子提倡“表现论”文艺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仿”。二、两人都对文艺的社会作用予以关注。但一个从仁学出发肯定情感,肯定艺术;一个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否定艺术。三、孔子“为人生而理论”,柏拉图除此之外也“为理论而理论”。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思想在理论形态和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