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1.
占琦 《声屏世界》2017,(6):26-2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做好对农信息传播意义重大.但农业栏目不好做,农业节目没人看,是对农传播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农业电视节目遭遇的最大难题.新媒体语境下,传播对象、传播介质、传播形态均已发生变化,电视农业节目也应调整传播模式,融合新媒体做好对农信息传播.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栏目的传播特色和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其它农业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党洁  占琦 《东南传播》2018,(7):142-144
2018年6月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将在西安召开,"一带一路"和"大西安"战略背景下,传承西商精神、建构"西商品牌"对西安营造重商、亲商、富商的城市形象意义重大.大众传播媒介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在"西商品牌"的建构和传播中能起到有效作用.但自2017年"西商品牌"概念在首届世界西安大会上提出以来,媒介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受众对"西商品牌"普遍存在指向不明、概念模糊等问题.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体,持续建构"西商品牌",助力城市经济发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芝华  占琦 《大学教育》2024,(1):14-17+36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乡村学校作为乡村办学机构,其承载着乡村政策宣传、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人才培养等重要责任。在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的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迷失方向、缺乏乡土特色的现象。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要求,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顺应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要求更新育人理念,筑牢乡村文化根基;凸显文化自信,重视校园文化引领;活用教学方式,助推乡村文化内化;加强师资培育,担当文化振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深入调研分析1 086位消费者对艾草及“云养艾草”的认知程度、付费意向、消费金额意向、消费项目和平台功能选择、消费者风险因素等问题,调研结果显示“云养艾草”项目具有一定社会需求,消费者对新兴的“云养”植物接受度较高,具有较明显的消费意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占琦 《今传媒》2022,30(1):138-140
新文科建设下,文科教育应打破学科藩篱,加大专业交叉。这种交叉既是学理交叉,又是实践交叉。新媒体时代,融媒体工作坊为新闻实践教学搭建了实战平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引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创建融媒体工作坊,发挥学生主导性、教师指导性,由教师搭建支架,学生进入情景在"做——学——做"的螺旋上升结构中独立探索,通过教师支架和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综合他评、自评、互评和师评进行效果评价。从项目内容生产和平台运营中提升学科交叉、专业交叉的实践能力,实现新文科转向。  相似文献   
16.
占琦 《东南传播》2023,(6):107-110
社交媒介视觉文化转向使脸成为权力运作密码,颜值成为资本施展空间,资本和权力以脸为维度建构起合理性,通过颜值审美的符号话语逻辑生产编织资本与权力的神话体系。社交媒介选择性呈现颜值,遮蔽颜值原生态,建构颜值范式,使脸从单纯的“身体—情感”符号异化为“身体—资本”符号。媒介、资本与技术的完美谎言下,个体沉迷于滤镜重塑的颜值高光,沉溺于符号自我与虚体自恋的社交狂欢,颜值消费消解了大众审美文化。边缘群体的颜值审美抗争也以收编而告终,引发群体容貌焦虑,现实身体式微。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名著《舆论学》一书中提到了拟态环境( Pseudo - environment)的问题.李普曼指出人类生活的"两个环境",一个是现实环境,另一个是虚拟环境(即拟态环境).现实环境是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而虚拟环境则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人借助大众媒介间接体验环境,而且这种虚拟环境在现实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拟态环境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也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它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的.  相似文献   
18.
占琦 《东南传播》2022,(1):13-15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体育非遗文化传播主体流失,传习者高龄化;传播内容专业性强,局外人受限;传播形式单一,身体必须在场。消费社会视觉文化转向下,体育非遗短视频从传播主体到传播形式,从传播内容到传播介质,扩大了体育非遗文化的数智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