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预示——创设人物的命运之谜在叙事性文学作品里,作者有时会用某种方式把情节的发展演变、人物的遭际结局预先透露出来,这就是预示笔法。金圣叹在评《水浒》时曾提到一种“弄引法”,即着眼于文气的流转,叙事的衔接过渡,把小事、闲文、次要人物作为大事、正文、主要人物的“引子”。使文势不至于过分突兀。毛宗岗也谈到此法:“事有与下文相反者。又有与下文相引者。”“不相反则下文之事不奇,不相引则下文之事不现。可见事之幻、之变者,出人意外,未尝不在人意中。”(《读三国志法》)显然,这里所说的“引”具有预示的含义。鲁迅深知“相引之文”在情节内容上的预现和应验的关系及其特殊的心理效果,在  相似文献   
32.
文辞谈泊是指作者能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再现或表现审美对象的丰富内涵,给人以“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的感受。陶渊明诗文的文辞以淡泊的特点赢得百口交赞。它只求“辞达”,不以浮艳掩空虚,不以艰深文浅陋。方孝孺对“辞达”曾怍过精彩而又确当的描述:“夫所谓达者,如决江河而注之海,不劳余力。顺流直趋,终焉万里;势之所触,裂山转石。襄陵汤壑,鼓之如雷霆。蒸之如烟云,登之如太空。攒之如绮毂。回旋曲折,抑扬喷伏,而不见艰难辛苦之态,必至于极而后止。此真所以为达也,而岂易哉。”(《逊志斋集》卷十一《与舒君书》)所谓“不劳余力”,“不见艰难辛苦之态”,即不见安排之迹,无斧凿之痕,一如信口说出,“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  相似文献   
33.
鲁迅在继承前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博纳众长,脱去陈骸,转益多师,自标灵采,在其小说创作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笔法,求变、求新、求活,使思想内容得到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充分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4.
(一)作家拿起笔写小说时,首先碰到的问题是由谁来讲述这个故事,是他自己呢,还作品中的人物?如果请人物进述,又以哪一位最为合适?作家不同的选择,便产生了对人物、事件乃至环境的不同观察点,或称叙述角度,这一展现大千世界的特殊位置,就是小说的视角。视角与通常所说的叙述人称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关系到确定叙述人的问题。但是,从创作角度看,人称的选择并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这个“我”究竟是谁?作品中有若  相似文献   
35.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生长西蜀,饱览过峨嵋、玉垒的连峰叠嶂和锦江、平羌江、巴峡峡、巫峡的奔湍走壑,仗剑出夔门后,足迹所至,北达幽燕,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纵横数千里。在长期的漫游生活中,他寻幽访胜,餐食烟霞,以豪迈的气概和奔放的情怀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山水诗篇,具有很高的审  相似文献   
36.
五年制高中课本语文第二册修订本《祝福》一课“思考和练习”第五题,错把一个复句划归多重复句。该句是:“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恐怕这事也一律。”  相似文献   
37.
长期以来,不少人以为先秦儒家、道家和法家是相互对立的三大学派,其实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并且以此为前提和基础通过互补互融,使其复杂多样的构素达到了整合,成为底蕴深厚而丰富多采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本原。  相似文献   
38.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以审美心理为依据,凭借审美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由于审美心理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审美情感,它具体表现为审美感知的愉快、审美想象的快乐和审美理解的欲望,成为审美活动的动力,所以审美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由于审美对象大都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诉诸学生感官,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所以审美对象必然是以一定的形象为主。基于审美对象的形象性特征和审美心理的情感性特征,语文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39.
滥觞于中国绘画章法的艺术“空白”,是艺术技巧中一种虚实的表现手法,它蒙养于中国哲学崇尚简易的表述特征,充分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它以审美情感的评价性和知觉的完整性为心理依据,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它的营造,要求艺术家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40.
异质同构:文学作品教学与文学作品创作的关系所谓异质同构,是指不同要素的事物在相同条件下结构和性质相同。文学作品教学与文学作品创作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