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优化教育模式是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桥梁,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多层面的文化保障.本文运用调查法和文献法对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进行了反思,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42.
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论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经历了新生期、波折期、确定期、成长期和反思期;在学科体系、学科梯队、学科成果、学科平台及学科反思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后主要任务:谋划学科布局,明确主攻方向,构建学科体系,完善规训制度,创建研究学派;其建设策略:着眼价值学科,丰满学科事实;着重应用研究,催生学科理论;着力人才培养,彰显学科功能;着实合作研究,打造学科精品;着手学科整合,构建学科文化。  相似文献   
43.
目前,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多是从理论范式层面展开的,从实践层面得出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文章从学科的要素构成入手,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市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工作为例,指出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在实践层面上应当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培养"双师型"的创新团队,培植"双赢性"的研究机制,培育"双元制"的创新平台,旨在促进培养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应用人才的进程。  相似文献   
44.
文章在对合作教育的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合作教育形式,并从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合作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对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出该精品课程建设中“五大建设”和“五大发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五条建议,以期对职业教育学创建国家精品课程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校体育课程CAI教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校体育CAI教学尚属起步阶段,要改变其落后现状,使之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的要求,提高我系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建设适用体育教学的多媒体教室以及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要求是关键.本文研究目的是为领导在改革体育课程教学手段的决策过程中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7.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重技术轻人文、重成器轻成人、重理论轻实践、重专识轻通识、重能力轻素质的"五重五轻"现象。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定位观、目标观、教学观、人才观和生存观的转向。  相似文献   
48.
从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不同层面的管理策略。就自我管理而言,要重视专业养成和专业反思;就学校管理而言,要实施专业区分和专业激励;就国家管理而言,要完善专业制度和专业待遇。  相似文献   
49.
在日本,"职业技能士"是一种职业资格,也是职业训练指导员进行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一种途径.我们应借鉴"职业技能士"的培养经验,设立针对中职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专门制度,授予"技术硕士"学位或"技术培训师"职业资格.  相似文献   
50.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现在正处于见仁见智的阶段。从概念来说,有“双证”说、“双能(双素质)”说、“叠加”说、“双职称”说、“双层次”说和“特定”说;从标准来说,有行政标准、院校标准和学者标准;从培养模式来说,有院校培养模式、企业嫁接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和自我生成模式;从管理来说,分个人、学校、国家三个层次;从发展趋势来说,有“三师型”和“四师型”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