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体育学科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编辑的视角,对于当前体育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案例分析.文章对选题的边缘化现象、题目的大小、选题的模糊和缺少创新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并对研究方法的交待不详、核心方法不能体现以及文献资料法不能作为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摘要的撰写、前言的注意事项和参考文献的标注.  相似文献   
22.
1998年是临汾日报扩版后的第一年。扩版后的临汾日报应当如何提高办报质量?我们的做法是搞好以下十抓: 抓配套,在基础上突破。1998年是临汾日报扩版后争创一流的基础年,为此必须作好硬件三配套、软件三过关。印刷厂方面,硬件要作到三配套:现在我们的轮转机、微机、照排都是一流设备.其它工作要跟上,一是硬件配套、制版、晒版设备要更新。二是管理要配套,新设备要有新制  相似文献   
23.
体育活动与青少年道德发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462名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次数、时间,能力知觉,动机水平,目标定向与体育道德的关系。发现体育道德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同伴在中小学生的体育道德中影响最大,自我定向与体育道德有明显的负相关,内部动机与体育道德有明显的负相关。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4.
篮球后卫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ASL504型眼动仪对后卫位置男子篮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在注视篮球比赛实景图片时的眼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篮球后卫运动员具有较高的专项信息加工效率;在注视篮球比赛实景图片时,篮球后卫运动员较普通大学生具有更为合理的注视分配和注视模式。  相似文献   
25.
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元认知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元认知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元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元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不存在显著性;训练年限较长、运动等级较高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元认知水平均高于训练年限较短、运动等级较低的网球运动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6.
中美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采用《流畅心理状态量表》对我国206名女子排球俱乐部队员进行调查,并与美国女子排球俱乐部队员流畅心理状态量表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中美两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总体情况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迥异的文化背景;各具特色的人才选拔制度;表现各异的训练方法。建议加强两国俱乐部队间的联系,学习美国运动员“挑战自我、即兴发挥、忘我投入”的战术风格,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排球人才,从而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竞争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有关体育课在培养学生适宜动机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适宜的社会道德中具有积极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体育教师在关注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体育课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应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运用特尔菲法、模糊数学法和因子分析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践教材进行优化与评价。结果表明:(1)在优化与评价过程中,各运动项目对学习领域目标直接贡献程度(D值)与各运动项目对学习领域目标全部贡献程度(T值)是筛选教学内容的有效指标,其数值的变化影响着某一运动项目的摈弃或保留;(2)现行课程中的球类、体操、武术等对课程总目标的贡献与支持较好;游泳、田径等对课程目标的贡献偏低,说明它们在课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提高;(3)对某个项目中的教学素材进行筛选时,可结合因子分析的结果,优化与整合其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9.
采用修订的包括7天回忆的《自我陈述身体活动检查表》(SAPAC),对197名12~16岁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的方式特 点。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每个星期用于做作业的时间超过7 h,所有学生上网、使用计算机或看电视的时间很少,不存在性别差异。有关身体 活动的参与方面,71%的学生有一定量的身体活动(每个星期>300 min的中等强度活动,或>120 min的剧烈活动),15.7%的学生有中等强度的身体 活动(每个星期>150 min和≤300 min的中等活动,或>60 min和≤120 min的剧烈活动),只有3.0%的学生有低强度或没有身体活动,且没有发现性别 差异。表明,身体活动参与与任何久坐不动行为无关。大多数青少年不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包括在体育课程中,最常见的身体活动是快走和骑自 行车。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方式,可以作为研究基线,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了解身体活动和不活动的特点,并制定 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0.
以“绿色锻炼”思想为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户外自然环境,探讨不同锻炼情境中的中等强度自行车锻炼对大学生心境、主观用力感量表 (RPE)和身体自尊的影响及其差异。30 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单一运动组、运动音乐组、虚拟环境运动组,每组10 名大学生,男女各5 名,然后完成 40 min 的中等强度的踩踏功率自行车任务。运动前后分别评估心境状态和身体自尊,运动10 min 后每隔5 min 评估RPE。结果:(1)心境,组别的主效 应显著,测量的主效应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运动结束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心境的紧张、疲劳、慌乱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精力水平显 著高于运动组;(2)身体自尊,组别、测量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运动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显著 高于运动组;(3)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3 组大学生的RPE 均显著增加,但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同一时间点虚拟环境 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心理有改善作用,虚拟锻炼环境对心境有更好的调节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锻炼 方式,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为绿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