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运动强度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PE生成方案调节强度,36名大学生以小、中、大3强度分别运动10min,检验不同强度运动前后心境状态的变化,以及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强度运动有利于心境改善;中等强度运动对心境改善效果不明显;大强度运动对心境没有产生影响。中等强度运动对不经常锻炼者自尊的提高更有效,低强度运动对不经常锻炼者混乱的降低更显著。建议根据个体锻炼经历不同施以不同运动强度,从而获得心境改善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2.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差异不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最著;身体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武汉市洪山区初中生的身体锻炼、身体自尊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初中生与女初中生的身体自尊差异不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身体锻炼、身体自尊与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的关系,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女大学生进食症状检测表-17对460名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体重正常组较偏瘦组有更强烈的进食障碍倾向;锻炼量、身体自尊与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各因子相关显著;锻炼量是预测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的重要指标,它可直接对进食障碍倾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网球锻炼对超重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自尊及心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名体重超重大学生通过一年的网球锻炼前后的身体形态、自尊及心境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坚持网球锻炼可以降低体脂含量,有效改变体脂分布状况及身体形态;对提高超重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改善心境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1 628名参与体育网课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行为与身体自尊进行测量,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家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积极;女生的锻炼行为与男生存在明显差距;女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偏低。研究发现锻炼态度、锻炼行为、身体自尊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网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需要加强锻炼态度的引导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不同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对久坐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及时程特点,为久坐大学生提供运动建议。方法 选取48名久坐大学生随机分为中强度组、高强度组和对照组,中强度组和高强度组分别以60%~69%和70%~79%的最大心率完成30 min跑台运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采用Stroop色词任务对3组受试者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30 min、干预后60 min 4个时间点进行自我控制行为学指标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受试者在准确率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应时指标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2,45)=3.877,p<0.05,ηp2=0.147),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极其显著(F(6,135)=11.181,p<0.001,ηp2=0.332),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中强度组在运动后30min和6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强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强度短时有氧运动会显著提升久坐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一效果会出现在运动后30 min,并可持续至运动后60 min;高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可能...  相似文献   

8.
锻炼行为、经历、意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主观强度感觉量表(RPE)和SCL-90问卷对11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没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对锻炼者而言,实际锻炼量和主观锻炼感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被试在中等强度的锻炼量及主观锻炼感受轻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优;对不锻炼者而言,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交互作用,被试在同时具备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宪奇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1):78-80,83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锻炼态度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对1191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锻炼态度(除了行为认知和主观标准以外)及身体自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积极性高于女生;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及行为控制感对身体自尊的预测作用最大,其中行为控制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   总被引:75,自引:6,他引:69  
徐霞  姚家新 《体育科学》2001,21(2):78-81
研究通过对498名中国大学生的自尊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身体自尊是组成中国大学生自尊的重要成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引进的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PSPP)进行了修订,旨在为研究我国大学生身体自尊提供科学的测量工具。对194名中国大学生进行了修订后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主量表和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4个分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在结构效度上有一些疑问仍需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1.
健身运动主要影响人体的骨骼、肌肉、心血管和免疫机能,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使肌纤维增粗,增加肌肉收缩力;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的国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的大环境都不利于学生们对体育产生正确的认识,不能真正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使人们对体育存在偏见,导致现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下降。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程度和高度,找出国家现行的教育制度、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家长的重视程度、学生本人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等影响因素,并提出转变观念,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大社会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提升家长对体育锻炼意义和价值的认识高度,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提高学生自身运动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等提高的具体途径,切实提高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高度,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福亮  杨剑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987-990,983
对锻炼心理学领域构建的锻炼行为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阐述了每一个锻炼行为模型的优点和缺陷之处。锻炼行为模型的构建对锻炼心理学的发展都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制定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可提供理论性参考知识。  相似文献   

14.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外业已形成的锻炼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证明: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正在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积累了一些文献,但是不同文献中的一些概念存在许多差异.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试图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法及实验研究,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现状及成因,探讨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和促进,研究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概念的关联,从而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常州地区11所高校55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对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活动的方式、活动的组织、体育消费情况及与学生健身有关的体育设施建设进行分析,为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出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体育教学中练习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练习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练习设计中的多项策略,以改进、优化练习设计程序,提高练习设计的水平,提高练习的效果,达成练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67名大学生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在锻炼承诺与锻炼坚持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锻炼时间、锻炼方式、锻炼效果和身体自我感觉的不同在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人文体育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构建新的体育理念,成为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契合点。坚持“全民健身”论是人文体育的根本;弘扬“综合功能”论是人文体育的中心;树立“终身体育”观是人文体育的关键;贯彻“可持续发展”论是人文体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其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开发适应新世纪的人力资源已成为世界历史的潮流。体育是培养和发展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人力资源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