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5篇
科学研究   6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1.
回顾全国高考语文测试发展的轨迹,就其作文评分标准的确定性、阅卷评分的客观性而言,还有待进一步试验和探讨,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一、评分标准:作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有的同志首先注重作文的思想内容;有的同志则重视篇章结构;有的同志则主张以语言文字为主。更多的同志则认为三者应有机地结合,不可偏废,因为作文是对考生思想观点,认识水平,书面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一次综合性的测试。但是,一篇文章思想内容的好或坏尺度是什么,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的优或劣该怎样衡量,有机结合又该怎样来具体理解并付之实践,这些方面都存在着不  相似文献   
12.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教材编写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数学知识(明线),另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透,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因此,解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明确定位)——深究(深钻教材,弄清重点,把握意图)——理解(理解教材,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对于一个数学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从达尔文的观察说起张文海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曾将达尔文的发现与马克思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发现相提并论。但不要以为达尔文是个智慧超群的人,他自己认为他本人只具有中等水平的本领,他说:“我超过常人的地方在于,我能够...  相似文献   
15.
“多迈一步”如何张文海在交通术语中,有“一慢自然宽”之语。它说明了一种行车哲学道理:抢道多祸,慢行安全。在发明创造中,这种“一慢自然宽”的心态就不适合了,它处处要求人们应多迈一步。“多迈一步就意味发明”,有科学家如是说。多迈一步,就是不保守,不僵化,...  相似文献   
16.
在科研和发明创造中,不少人进入一种误区:垂青大题目、大项目,对小题目、小项目不屑一顾.殊不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小之不小也!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不是魔术张文海《文汇报》曾刊载了一篇题为《孙嘉林是陈景润第二吗》的文章。文中说:山东43岁的业余数学研究者孙嘉林,宣布他创立了全新的数学基础理论,并称解决了著名的“希尔伯特第一第二问题”,他称自己“研究13年,为发表争取了15年”,为其出版专著《...  相似文献   
18.
黑玉米富含水溶性黑色素,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黑玉米经济价值高,,效益可观,前景广阔。种植好黑玉米,具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强调以发展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标准还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师生双边活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而数学课堂提问则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题目:求圆x2+y2=4上的点到直线l:x-3y+6=0距离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苏教版数学必修(2)P103的例3)易求得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一、问题的提出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求解的?理由是什么?生1:利用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先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3,从而得到最小值为d-r=1,最大值为d+r=5师:很好!能否从代数方面严格证明这个结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