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课的结尾是强化信息传输,促进双边交流,引发认知冲突的思维飞跃。"结尾"的设计与安排,是教学艺术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随意性大,科学性低,艺术性差的结课,将会使整堂课功亏一篑,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往往是"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33.
语文与传道     
我国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他的《师说》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育观。韩愈把“道”放在了第一位,足见韩愈对“道”的重视。古代士大夫的理想是“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始终把“道”与“德”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古代的教育才培养出了无数温文敦厚,心怀天下,志向高远,高风亮节的志士仁人,他们中有忧国忧民的杜甫,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执法公正的包拯、海瑞,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有“我以我血…  相似文献   
34.
西昆诗人与阜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昆体是北宋前期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作品见于《西昆酬唱集》的十八位诗人中(其中一人缺名),五人与阜阳有一定关系。特别是作为西昆派领袖的杨亿、刘筠,尽管作品散失严重,仍留下了一些与阜阳有关的诗文。本文旨在罗列有关材料,以期对研究阜阳历史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5.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利用师生、生生间的互助合作,改变学习态度,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
在对待贬谪的态度上,宋代文人往往显得非常豁达,跟此前文人具有明显的不同。以欧阳修为例,他贬赴夷陵途中的活动可以分为游赏、交游和纪游三个方面,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宋人将"谪宦"视作"胜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37.
张明华 《钓鱼》2005,(2):22-22
中国钓鱼人参加的两次国际赛事均以失败告终无疑于两记重重的耳光,理想的花环终于像泡沫一样化为乌有。我个人认为与近年来过分的强调、夸大与迷信悬坠钓法所犯错误(竞技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际大赛又何尝不是竞技,一句“笼中捉鸡”着实让人汗颜。  相似文献   
38.
70多岁的奶奶为教育小华节俭,常常给他讲当年吃糠咽菜的苦日子。有一天,奶奶刚开了个头,小华就抢着问道:“奶奶,那时候就咱们一家吃糠吗?”奶奶说:“不是啊,当时的老百姓都一样。”小华好奇地问:“这么多人都吃糠,哪来那么多的糠啊”再说,碾下来的米都让谁吃了啊?”  相似文献   
3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文字表现 ,是学生认知社会、人生的具体体现 ,是学生情感的反映。但由于他们的阅读量少 ,掌握的词语和写作技巧都很有限 ,生活阅历又不丰富 ,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往往片面而肤浅 ,加之学生作文大多是课堂作文或考场作文 ,存在着限制性和记忆性 ,因而 ,有许多学生往往怕写作文 ,不愿写作文 ,也写不好作文。为了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下面就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拙见。1 关于“井底之蛙”  学生大多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上 ,经历的事、生活经验 ,见闻…  相似文献   
40.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相互融合、互相促进,是构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能够更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出发,阐述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的重大责任,以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为例,围绕力学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总结概述了创建以后的工作方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