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徐立海  孔赛芝 《物理教师》2010,31(11):21-22
1什么是原型启发 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心理学上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是因为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点,通过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当年阿基米德受身体浸入浴桶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的启发,解开了王冠之谜,并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  相似文献   
22.
对学生而言,“重力”太熟悉不过了。然而,学生在解题时常会把“重力”给忘了,所以物理老师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么会把“重力”忘了呢?就此笔者作了如下思考,以供同行参考。1错解实例题1:某火箭发射场正在进行某型号火箭的发射试验。该火箭起飞时质量为2.02×103kg,起飞推力为2.75×106N,火箭发射塔高100m,在火箭推动力不变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火箭质量的变化,火箭起飞后,经多长时间飞离火箭发射塔?(g=9.8m/s2)错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根据运动学公式有s=at2/2,联立方程t=2ms/F,代入数据得t=0.38s。题2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  相似文献   
23.
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课型。那么,如何在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4.
1理想实验.理想实验指在理想的条件下,在头脑里进行观念性操作和逻辑推理,从而获得结论。它是一种以感官实验、日常经验、已有知识为基础,逻辑推理为工具,观念性操作为关键的理念世界的实验。其最大特点是假想性和超越性,即实验处于一种假想状态,可以超越实际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25.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寻找感动自己的句子,相互说着受感动的原因。尽管课堂很热闹,但学生交流散乱,无法将对话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6.
赋予情感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提炼,赋予教学内容一定的情感色彩,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对于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赋予情感,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7.
徐立海  沈炎 《物理教师》2008,29(2):15-15
物理特级教师郑青岳老师来我校听课调研时指出:W=qU,与q=It中的两个“q”的含义其实是有差别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不加分析地直接认为两者相同;当然,如果稀里糊涂地过去,学生一般是很难发现这个问题的,但却有悖于“物理要说理”这个价值观教育的原则,物理规律的推导过程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所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q”是相等的,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鉴于郑老师提出的问题,笔者对人教版的新老教材中有关电功表达式的推导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撰文如下.  相似文献   
28.
徐立海  徐招茂 《物理教师》2010,31(10):10-11,13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教师科学有效的理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