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教育学生学会网上自我保护。通过学习、讨论、讲座等形式,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获得一些网络“防身术”,学会自我保护。如上网不随便暴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不轻易与网友见面,学会对付“黑客”袭击和过滤不健康网站等。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让学生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要把网络当成学习的工具来使用,不要“迷恋”网络。让学生明白:上网时,网络信息有的是有价值的,有的是有毒信息,要充分利用有价值的信息,不要接触那些有毒信息。同时,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虚拟空间的游戏规则,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开展有益的网络活动。可通过校园网举办网上作文大…  相似文献   
22.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需要调整与革新。坚守学校道德教育使命的三个命题为: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需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重视培育和发展人的情感;重视双向沟通、对话、论理和代际交往。革新学校道德教育要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机遇;激发教师成为有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人;创造育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23.
朱小蔓 《今日教育》2009,(10):48-49
她,一直走在教育的前沿。她,高度认同“师者,范也,言行动静,皆为可式。”她,潜心专研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哲学、情感教育以及教师教育。她,有多重身份: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中央教科所原所长。  相似文献   
24.
当前,农民工问题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凸显出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为我国政府在新时期面临的迫切任务.各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中获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同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25.
改版寄语     
生活教育运动已走过了八十多年,一路走来,沧桑几许,峥嵘依旧:从其时代发展空间看,中国改革开放大业已走向辉煌,教育事业也已步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体系化变革阶段,人民大众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对生活有了更美好的期许、对优质教育有了更迫切的呼唤,生活教育运动正可以在“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方面大有可为;从全国陶行知研究与实践情势看,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26.
在目前依然流行的教育观念中,中小学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成年后事业是否成功;而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的事业成功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在这种教育观中,儿童阶段的快乐与幸福并不重要,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步阶段。为了将来的成功与幸福,我们有权利剥夺,也完全可以剥夺孩子们今天的快乐。  相似文献   
27.
《论教育家》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孙孔懿研究员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教育家内涵特征及成长规律研究"的最终成果。该课题结题前,当代五位著名的教育家应邀参加鉴定。现将他们对《论教育家》的评论发表于后(以姓氏笔画为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8.
生命叙事与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把人的完整生命纳入道德教育的视野,以此来理解道德教育,则是为着每一个人生命的丰满、发展与幸福 新的道德教育资源观认为,人人都可以是道德教育的资源,都可以是创造文化的主体;道德教育并不是独立于其他诸育之外的单独存在的一育,也不是只在特定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所谓的“德育活动”才存在的活动,而是渗透于人的一切活动当中,生活本身即蕴涵着道德教育的资源 这样,道德教育资源即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独占性转向共享性,由确定性转向生成性,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 那么,学校道德教育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模式的转变呢?本文提出生命叙事是实现这种模式转变的一种主要方式,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9.
由于情感对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特别功能,其作用的机制越来越被现代科学与哲学揭示出来,同时,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道德的主体性质,道德作为人类自由精神的本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情感与个体道德形成的内在关系也就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情感不仅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而且在个体道德形成的完整过程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
朱小蔓 《班主任》2012,(6):13-15
正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很丰富,多年来他一直十分勤奋努力,不断地趟出和拓宽自己的从教道路,在我国中小学界声名与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为他的成就高兴,也希望他成为现今中小学教师可以学习效仿的榜样。怎样的教师才算教育家?做出怎样的探索,经受怎样的磨砺,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品质方为教育家?是我自己一直在思考,在观察,并不断自我求问的。李镇西的教师角色是多重的:学科教师、班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