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网络时代,网络超越国界、民族、语言等原本很难跨越的鸿沟,大大地缩短了人们在时空上的距离,使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虽远隔千山万水却可在网上作近在咫尺的对话聊天。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发展的程度,本文基于对西部五省农村学校的调查分析,从家(社区)校关系的视角对学生发展问题给予关注。通过对西部五省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中学校发展规划项目的评估,我们发现,即使在自上而下的项目影响下,项目学校仍不信任社区群众,仍未建构新的学校功能观。同时,学校把其与家庭的关系窄化与功利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本文认为,学生发展事关家、校、社区等多层面,因而建构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其本土化、制度化是达至学生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教育研究设计中话题与问题的定义与内涵,认为话题是研究者对于某项研究比较宽泛甚至是模糊的想法或念头,是研究者对某个问题情境的一般性的、未分化的认知,它为研究者进一步的提炼与调查奠定基础;研究问题则是对该研究情境中存在的疑难比较明确、清晰的认识.话题意味着研究的开始,话题需要经过提炼、聚焦便成为明确、清晰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家长向孩子许诺,考试成绩如果进入前五名送什么礼物,进入前三名送什么礼物,如果得了第一名,那可是中大奖了,还有的家长直接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文化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强、发展很快的课程。多年来,在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如何把握“计算机知识体系”的问题。从该课程教学体系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出过程教育在文化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西藏农牧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初施行“三包”免费教育政策。本研究探讨在免费教育的政策下,西藏牧区的基础教育,尤其是“普六”教育的状况到底如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到牧区的某一乡中心小学,使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学校的日常生活。研究发现,小学的教育质量值得检讨。牧民对学校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观和态度,当这种功利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由此,我们还得反思学校教育到底为谁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贸英语函电在对外经济贸易业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文章结合对外贸易业务的一般程序,给出了经贸英语函电中最常见的一些错误实例并作了具体的剖析,提出了成功拟写英文函电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家庭影响学生在班级中交往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影响学生在班级中交往的社会学分析朱志勇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范晓慧江苏省教育学院班级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指在班级社会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对于班级社会的涵义,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T·Pa...  相似文献   
19.
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其中之一便是研究者在研究中所处位置和建立的关系不同。质化研究者必须置身于研究情景中去接近、体验、理解 ,从而解释他人的行动及其建构的意义。马克思·韦伯、格尔顿、皮埃尔·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使教育研究者能够深入检讨与反思在质化研究中所建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农新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远程教育不仅在开展农民的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构建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特色,而且与农民科技文化教育的许多特点、特征与要求相适应、相一致,故能适应和满足其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教育与培训的要求,自身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