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1篇
  2023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17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阅读:为人生壮行 刚毕业时,在乡村小学任教,早上督修,特别累。早读是唤醒灵智的好的开端。可凭心而论,孩子们不懂这些,他们早早来到学校,或谈天说地,或玩笑逗乐;想想我们也曾“小儿最喜无赖”,一本正经地读读背背真的很累。许多老师虎视耽耽威逼学生读,读,读;也有一些老师苦心婆口谆谆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相似文献   
82.
教育博客评论,类似于阅读随想,评点批注释引,心之所动,兴之所至,完全可以不拘一格,就像我们一直提倡的水无定形,气无常势,文无定法。笔者在此试着归纳几种常见的教育博客评论的类型。  相似文献   
83.
向内心学习     
林高明 《生活教育》2008,(10):23-23
我们习惯上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无非是强调或目光向外的学习或目光向上的学习或目光向下的学习。学习的重心在于外在的书本、自然、社会、他人,唯独忘却了返回自身的向内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教师教育方面,也是过分地企求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与改变.而忽略了内在精神世界的涵育、融贯、升华。如在推行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教师继教培训时.有关部门更多的是考查其出勤率、作业量。很少能关注教师内在动力与生命需求.更不要说能让学习在教师的内心世界中生根发芽。没有向内的学习,是一种肤浅的、无根无蒂的教育,它无法真正激发生命中的光和热。  相似文献   
84.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为什么许多教师上了几十年的课、听了几十年的课,仍然是身在其间,心在其外,神在其表?无疑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切都跟着感觉走,跟着习惯走,跟着陈陈相因、代代相袭的套路走.  相似文献   
85.
习作评价是习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评价文章的实践中学得习作之法,历来受到大家的重视。然而纵观现行的作文评价方式,似乎谁也不愿看见这样一些颇具讽刺性的矛盾:一方面是教师一厢情愿、用心良苦地批改,一方面是学生对着密密麻麻的批注等闲视之。不以为意。教师与学生的反差叫人痛心不已!笔者认为,传统作文评价方式的积弊主要有:  相似文献   
86.
我们平时进入课堂常常或学着许多教师的话语或凭着惯有的言语方式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地使用着课堂用语。  相似文献   
87.
<正>"我有我的尺度,我要按照这个尺度来衡量自己的教育技巧。我每天都提醒自己:如果你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要读,你就是个坏教师;如果你的大多数学生都酷爱读,你就是个好教师;如果你班上的所有的孩子都爱读,并且都嗜读成癖,那你不仅是个好教师,而且还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相似文献   
88.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这一理论可以运用到多学科领域.本文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适当的、合理的信息不对称.政治教师既要通过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来保持信息不对称,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传递信息,实现从信息的不对称到相对对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9.
当我们发现大路也是交通拥堵时便需要寻求另外的一条芳草萋萋的小路。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提出,世界上没有优质教  相似文献   
90.
日前,笔者听了一节语文课,课题为《揠苗助长》。整节课又是朗读又是表演,上得煞为热闹。结课时,照惯例,老师追问:同学们,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有什么感受?孩子们东一句西一句似乎说得不得要领,无奈之下,老师和盘托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看得出,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坐在教室后排的一个男孩嘀咕道:“可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