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到广东中山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中山实小)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便是校园中那无处不在的纯正而清新的教育"本味"。如何回归"本味"?往简单了说,就是让教育像教育,做教育本该做的事;就是一刻也不能忘记"学生是人"、"人即目的";就是使"工具"让位并服务于"价值",最少异化,最少功利,最少杂质,去除冗余,摆脱羁绊,直奔主题─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我知道,“好老师”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但在我心里,它永远新鲜,再读千遍也不厌倦。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同行们说,前门小学是记者“捞”新闻的好去处。果然,刚进校门,我便被一块大大的黑板所吸引,上面的8个大字赫然在目:今天是自我管理日“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出旗!”“今天由我们三(1)中队负责升旗工作……”台上,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手持话筒,落落大方地主持...  相似文献   
14.
现在,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等问题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冷眼观潮,我们不难发现,对“理性的抽象”的过度热情和对“中观结构”问题的普遍漠视在基础教育研究中几乎成为一种通病。这种研究方法与研究视点的失当必然导致研究方向的偏离和研究结果的低效。笔者认为,强化“理性的具体”、关注“中观结构”不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付良方。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23日,北京海淀区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启幕。这项活动由海淀区委教工委、海淀区教委、海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办,从2011年4月开始,每月免费举办。它是继企业家进校园、金帆社区之旅等品牌活动后,海淀区  相似文献   
16.
就像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与一些"关键事件"相遇,并深受其影响一样,每个学校在发展中也都会自然产生或有意"创造"出一些"关键事件"。如何挖掘这些"关键事件"的独有价值、寻找其对学校发展的意义,考验着校长的领导智慧。陶西平先生曾在为我刊撰写的一篇"絮语"中,谈到贵州荔波县茂兰小学对学校某个"关键事件"的处理:"2009年6月,我和国家督导检查组的同志们到贵州进行‘双基’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主张是名师教学的内核和品牌,是名师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它体现出教师"教学自觉"的程度,同时也是衡量其教学风格、教学流派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教学主张是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信念。教学思想是名师的第一素养。只有经过理性加工和自我孵化,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思考"才能发展成为"教学思想",教学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学信念(教学信仰、教学信条)。教学主张是名师的"个人理论"。特级教师们在高原  相似文献   
18.
管理贵真     
1998年冬,在“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苏霍姆林斯卡娅(苏霍姆林斯基之女)展示了她父亲生前的一些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凝望着苏霍姆林斯基那双充满慈爱的眼睛,我落泪了。对簇拥在他身边的孩子们而言,那目光中传达的是一种可依可傍的力量,一种极柔软又极坚实的挚爱!至今,我仍记得那双至善至美的眼睛在那一刻给我带来的震撼。也是在那年冬天,我采访了被誉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的李镇西,从每个细节中感受他对学生的倾情付出、对教育的一往情深!我愿意用李镇西常说的那句朴素得近乎平淡的话来解释无数人被感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是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从外在的内容形式转化为内在实际的结果,实现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结果的统一。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有:(1)独立性。它是与学科课程不同的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2)统整性。它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去统整课程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中旬,由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教科院联合主办的“全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以变应变,通过管理思路、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创新,使教学研究工作、教师培训工作等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成为与会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会上做了题为《新课程与教学研究工作思路创新》的报告。在报告中,她特别强调以校为本,促进教师在岗位上发展的重要意义。她认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应成为推进新课程的重要策略之一。(1)学校要有引导每位教师参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