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潘新和 《福建教育》2005,(12A):18-19
写作.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的生命化与心灵化。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是一刻也离不开想像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像。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指出其主要功绩是实现了由古典文人教育向现代平民教育的转型,达成了“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目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扫盲、推普,初步形成了现代白话文教育规范。主要问题是基础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经验主义、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泛滥,“泛政治化”导致了“话语专制主义”、“以阅读为本位”的“吸收实用”型教学规范的本体论错位,语文应试教育与言语应用及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实现严重悖离,“科学化”沦为“伪科学”,语文学科沦为“伪学科”,语文界狭隘的排外心态等。认为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迎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挑战,语文界要以开放多元的创新意识对语文教育作哲学的和学术的探究,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3.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严重不适应语文教育的需求 ,认为过去那种培养通用型人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已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以往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通用课程外加几门教育类课程的观念和模式 ,也应彻底改变。阐明了以培养语文教育素养为核心的三个层次、五个板块的新课程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04.
试图对“人是什么”作出新的阐释:人是写作的动物。写作的生命冲动,是人类的“原欲”,也是人类自我救赎、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05.
潘新和 《新作文》2004,(7):11-16
建国后至“革”这近三十年,写作教育建设在困窘中前进。发展得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当今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感中心说"进行检讨.指出其主张的语感之"语"为"言语之语"而非"语言之语",有失于片面.认为语感之"语"应并包两个层面:语言之语和言语之语.语感包含三种意义指向:基础语感;体式语感;语境语感.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人的语感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07.
我以为在语文教育中,“以人为在应试、应需教育中首当其冲,遭到本”、“学生本位”的“本”,就是“言语生虐杀。他们不但语文成绩不高,写作命”。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本”。只有成绩也不高,“离题”落榜的风险最人的生命,堪称“言语生命”。言语,使大。语文教育批量生产的不是语文爱人的智力和想象力结出了绚丽的文好者,而是语文厌弃者、言语生命背明之果,从而也造就和进化了人类自叛者。身,使人成为感性、理性、智性的动反观语文教育门槛之外,在一物,写作(言语创化)的动物,使人所些似乎没有什么文化的人那儿,却以为人。语文教育的动力,虽…  相似文献   
108.
写作不应成为折腾学生的事情,而应成为他们欢欣向往、跃跃欲试、以求一逞的事情。写作教学将因动力的改变而彻底改观。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第一要事,是把言说欲、言说权归还给每一个言语生命。写作教学再也不要干与言语生命天性、欲求拧着来的蠢事。  相似文献   
109.
我们一向以“快乐作文”作为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的理想境界,愿望似乎很好,让学生从不快乐变得快乐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其实,这仍是一个认知误区。一个人只有快乐,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知道享受快乐,不愿意品味痛苦,是长不大的。写作学习也是这样。痛苦,对于人在写作上成长的意义,也许比快乐还要大。当然,这种痛苦与以往言说欲被压抑、不得不说违心的话的写作痛苦不同,这种痛苦指的是一种自觉的付出、甘愿的承受,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自虐,是凤凰涅桨似的自焚,是追求终极幸福之途付出艰辛和努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0.
在“考什么”之后关注的问题自然是“怎么考”.具体地说也就是用什么题型考。“题型与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有相当强的关系。题型不同,测量的行为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产生的效果可能不完全相同。题型不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也可能不相同.分数的误差也可能不相同,信度也就不相同。”^①用什么题型,是命题情境中首先遇到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