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不但“贴近生活”这句话有“语病”,即便是生活的生命化、心灵4-I=也还是不够的,人的精神的丰富和开阔,一是靠天分,一是靠后天,而后天的学习,主要是阅读和思考。以往的“生活本位”语文学习观、写作观,使我们忽略了语文学习、写作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阅读。写作的第一客体是生活,第二客体是书本。当我们讲到写作的素材的时候,总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没有人说“书本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42.
我常常想,要是1977年我没有参加高考会怎样,要是1982年毕业时没有留校任教会怎样,要是我教的不是写作会怎样,要是我不研究语文会怎样……自然这些假设没有答案,但是,随便想想还是蛮有趣的。  相似文献   
43.
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是一刻也离不开想象力的。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象。生活每个人都不缺,而想象力就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对于言语表现,人与人的主要差别只是在两点上:一是你对生活的感受力、发现力是否敏锐;二是你的心灵是否丰盈、想象是否活跃、思想是否深刻。笔下的生活是否丰富,不是取决于你到过多少地方,观察过什么事物,做过多少事情,受过什么严重的挫折,  相似文献   
44.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5.
现在的学生对读书作文,大多没有兴致。这是教师最头疼的,也是学生自己头疼的。我以为解决的方法,当为养明去蔽,寻求“不一样”。阅读,要读出文本的“不一样”之处:作者的新“发现”;写作,要写出自己“不一样”的感觉:自己独立的“发现”。——寻求“不一样”,是对读写智慧最浅俗的表达。  相似文献   
46.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高师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教育素养存在着严重欠缺,面临着严峻挑战。挑战来自两个方面: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语文课改形成的冲击。一个合格的高师教师,应面向中学语文教育实践,要有汉语言文学素养,也要有汉语言文学教育素养,二者缺一不可。教育素养是本位素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指出其主要功绩是实现了由古典文人教育向现代平民教育的转型,达成了“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目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扫盲、推普,初步形成了现代白话文教育规范。主要问题是基础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经验主义、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泛滥,“泛政治化”导致了“话语专制主义”、“以阅读为本位”的“吸收实用”型教学规范的本体论错位,语文应试教育与言语应用及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实现悖离,“科学化”沦为“伪科学”,语文学科沦为“伪学科”,语文界狭隘的排外心态等。认为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迎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挑战,语文界要以开放多元的创新意识对语文教育作哲学的和学术的研究,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48.
将作文题和时文评说题放在一起说.是有特殊的意义的。我以为首先要认清二者的目标效能定位。这两道题都是考查写作能力的。可以视为大小作文。它们的分工:大作文是考查“异能”的,小作文是考查“共能”的。“异能”,即特殊才能;“共能”,即共同能力。对高中毕业生来说,写作的“共同的能力”是议论,是交互性、论辩性的,是对当下时政的关注与评说。“特殊才能”则因人而异,各骋所长。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文体不限”。因为只有“文体不限”。每一个学生的言语才情方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49.
语文高考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包含着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相互制衡、相互依存。语文高考改革必须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才可望提高语文高考的整体效能。而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单一角度的思维,缺乏整体观照.头疼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因而收效甚微。本文试图着眼于高考语文命题中的几个问题加以思考.从整体、本质上探寻其命题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50.
我国20世纪的新语文教育是和黎锦熙这一名字紧密相联的。黎锦熙是著名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现代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语文教育代表论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他的关于语文教育的许多思想、观点,对于今天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我国20世纪的新语文教育是和一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就是黎锦熙。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的风云人物,现代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在20世纪初的语文教育革命中,黎锦熙先生是杰出的代表。他得风气之先,敢破敢立,大破大立,自觉承担起建构白话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