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写作教学中的问题,说到底也是语文课程中的问题.就写作教学论写作教学,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往往是难以奏效的.写作教学难题求解,要有整体观,要有宏观视野,要辨证施治.尤其须从当今语文课改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从根本上把握其症结,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我以为,只有在语文教育本体论与教学范式上进行检讨,才可望正本清源,使写作教学走出困境,踏上正途.  相似文献   
82.
语文即人     
人本主义在语文教育中体现为语文——言语与人的生命血脉相连。人的言语需求,既外在于生命,又内在于生命,归根结底是内在于生命的。因此,应内(生命)外(生活、社会)同致,以内为本,以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为本。美国人类学家怀特说:“全部人类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  相似文献   
83.
语教育本体论直接制约着语教学观念,一定的语教学观念形成了相应的语教学规范。在语教学中,读与写是一对基本矛盾。在中国语教育史上,读写观念的嬗变,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以读代写(练)、读中求悟,到为写择读、读以致“用”,到以读带(促)写、读写结合,再到以写为本、以表现为本。——“以写为本,以素质求发展”的“大写作”观,“以表现(说、写)为本位”的“创作发展”型新语教育观,可望成为21世纪语教育的主导性观念。  相似文献   
84.
夏丐尊(1886~1946)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曾长期担任中学“国文”教师,其深厚的学识与高尚的人品为学生所景仰。从20年代末开始,他担任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并主持《中学生》杂志编务,编书著文,成为当时青年公认的良师益友。夏丐尊语文教育方面著述颇丰,主要有《文章作法》(与刘薰宇合著)、《文艺论ABC》,与叶圣陶合著的《文心》、《阅读与写作》、《文章讲话》,与叶圣陶等合编的《开明函授学校讲义》、《开明国文讲义》、《国文百八课》、《初中国文教本》等,以及大量的论文。他的有关写作教学的论著和见解,对我国现代写作教学的创立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作法》一书堪称现代写作教学训练教材的奠基之作。《文心》一书,曾被日本《新中国事典》赞为“在国语教育史上划了一个时代”的著作。由于他对传统和现代的写作和写作教学思想有着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且熟悉中学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这使他的写作著述能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炉,体现了精要、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5.
我们试图建构“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学。主题词“言语生命”,意思是人的生命最本质的特性是“言语”;人的言语行为发生,源于人原始的生命冲动与言说欲求;以言语表现来证明生命的存在,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原欲”,也是人类这一物种“的原欲”“。言语生命”,作为我们认识语文教育与一切语文现象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颠覆和更新。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不是标签或口号,而是有着具体、鲜活的时代性,具有对旧观念革新的意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语文教育也是如此。它是对在前的“工具性”、当下“的人文性”的消解,意味着语文教育返回“到人”,对人“的言语生命”的认识与彰显,是对个体言语生命的敬畏和珍爱,对人的生命潜能的顺应和尊重,对人生的精神抚慰和终极关怀。言语活动,是人类生命的本体属性;言语动机,源于人内在的言语生命冲动和欲求;言语生命意识,是人的言语活动最本质的动力源。言语动机最深厚、最有活力的渊源,是人的生命性,言语天性、个性,是人的言语生命潜能和自由能动性的释扬。言语学习与表现,要“以应人“”应性”动机为基本推动力,以言语上的自我实现为终极目的。这就是我们所理解并倡言“的人”本位语文教育动力指向。以应人、应性(...  相似文献   
86.
古今贯通的“照着讲”,目的是形成史识、眼光,为“接着讲”的学术研究奠基。语文学研究史识建构须“三观融释”:微观(点)、中观(面)、宏观(线)融会贯通。这是艰辛、漫长的思考过程,是毅力、功力,才智、学问的相辅相成。若有所缺便前功尽弃,无能“接着讲”。  相似文献   
87.
西方相关理论研究言语动力源,认为可以将其分为:类特性动力、生命性动力、触发性动力。言语活动的动力,往往是其中某些因素的合力。该研究为言语活动探索提供能源。  相似文献   
88.
关于命题作文,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看着这些作文,很容易使人想到这大部分是一些用死记硬背下来的句子写空话的练习。”这种命题作文的“伪写作”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写作训练和测评由教师命题,决定学生该写些什么,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一般情况下,要写些什么,命什么题,本应由作者自己决定。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却剥夺了学生这一天经地义的权利,要他们服从于老师的意愿去写不论自己是否愿意写的内容。了解这一“悖谬”很重要,因为许多教学中的问题皆跟将这一“悖谬”视为“当然”有关。由于学生写作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命题,这…  相似文献   
89.
古人在写作教育上早已注意到顺应习作者的写作学习心理,鼓励他们放松地、大胆地去写,崇尚率性为文、个性作文。如苏轼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欧阳修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宋代的谢枋得就曾有“放胆文”与“小心文”的区分;这两个概念后来为文人和教师所熟知,成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尺度。“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谢枋得的这一见解十分精辟、辩证,甚得写作教学之机理。开始学习写作时要无所顾忌地“放言高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管它什么理法章法,大胆写就是。写作…  相似文献   
90.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