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408篇
科学研究   210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97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中算史上,除《九章算术》外,还有许多名著。经过历代数学家的传抄和注释,至唐朝李淳风等人注释审定的十部数学教材为:《周髀算经》、《海岛算经》、《九章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辍术》、《辑古算经》和《夏候阳算经》。《数术记遗》和《三等数》是课外读物,系参考书之类,后来因《缀术》失传,以《数术记遗》替补,号称《算经十书》。《算经十书》自唐代始,是国子监规定的必修教材。“凡算学,《孙子》、《五曹》共限一岁,《九章》、《海岛》》共三岁,《张邱建》、《夏候阳》各一岁,《缀术》四岁,《辑古》三岁,《记遗》、《三等数》等皆兼习之”。除规定学时外,还规  相似文献   
12.
13.
张亮  黄河燕  王树梅 《情报学报》2006,25(4):433-440
搜索引擎是Internet上重要的信息检索工具。同时Internet上丰富的语言资源是汉语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服务于汉语分析的专业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分析了Internet汉语研究的内在要求及其基本现状,详细阐述了一个面向汉语分析研究的搜索引擎的研究与设计,包括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系统的汉语分析功能的描述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初步结果表明,面向汉语分析的搜索引擎可以为汉语研究提供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章文  富燕 《新闻三昧》2004,(6):54-56
具有东方艺术之美,寄寓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取向与隋感的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作品是华夏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研究、弘扬这笔化遗产,是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古往今来,披肝沥胆,孜孜以求,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与研究的学史不绝书,他们为中国古代书画的代代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杨仁恺先生便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级档案馆保管的档案过量重复的现象十分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失当;二是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失当;三是各机关文书材料整理方法欠妥;四是档案馆对到期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不及时。这些方面问题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档案馆人力、物力和财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戏剧四大代表作家之一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悲剧,该剧表现了家庭教育错位及其给年青一代成长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值得引起大家的深思和反省。本文将分析探讨该剧作中家庭教育错位的具体表现以及给后代成长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并结合我国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阐释该剧对于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桂玉燕 《寻根》2020,(2):22-27
一“龙女报恩”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各民族各地区皆有传述,其起源受到佛经中龙女故事的影响较深。东晋时,佛陀跋陀罗和法显集译而成的《摩诃僧律》卷三十二载有一则“龙女报恩”的故事,主人公有两位:商人和龙女。施恩者作为主人公在报恩类型的故事中已成定式,而在这则故事里,由龙女说出大段说教,将其提升为仅次于施恩者的第二位主人公。白化文认为“这种男女两主人公双峰并峙的安排,影响了后来中国类型龙女故事的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