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本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了现行技校语文教材在学生的接受能力、时代性、国际性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2.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一种新的课程理论已经形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以学定教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只有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和需求有所了解,才能有的放矢,据情施教。在以学定教的理念中,教师的职能是组织教学,激发动机,提示目标,引导方法,点拨重点,纠正错误,适时调整,组织评价和探索规律,为自主学习营造氛围。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83.
为积极响应国家“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的相关文件精神,推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不断探索打造优质体育课的路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文件进行解读,深入探讨影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研究发现:体育课的边缘化发展、体育课程定位偏差、体育教师职业归属感不强、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偏离新时代要求等是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鉴于此,体育教师要从对自我认知的转变、课程认知的转变两个维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为优质体育课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4.
聋校的语文教师一直认为教学工作很难开展,因为听障学生生理上的缺陷,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难以培养。为了成功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培养听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  相似文献   
85.
86.
本文报道了六种对位取代苯基四氟硼酸重氮盐R——N_2~ BF_4~=(R=F,Cl,Br,I,OCH_3,NO_2)与叔丁基氯化镁反应中的 CIDNP 现象,并讨论苯环上的取代基对核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本文指出了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8.
领会《规程》精神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王玉芝,王玉珍,刘玉琴编者按:本文并不只是阐述了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问题,更为主要的,是给我们规范了一所幼儿园面对《规程》要求所应该采取的做法──认真领会《规程》精神、确实转变教育观念、针对实...  相似文献   
89.
恶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 reticulositiocytosis),简称恶网,是一种既不同于白血病,又不同于一般恶性肿瘤的组织细胞系统异常增生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似有增多的趋势。我们曾做尸检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性,2岁,主因发烧13天,嗜睡5天,皮疹1天入院。因高烧不退,血象偏低,在县医院诊为“再障”,而于1984年7月22日上午9时转我附院。就诊时精神差、嗜睡。胸部有针尖大小之丘疹。查体:体温40.3℃:呼吸28次/分;脉搏140次/分;肝肋下约3厘米,剑突下2厘米,质中等,有压痛,谷一丙转氨酶555单位;血常规,白细胞3560/mm~3(有次1800/mm~3);尿常规、蛋白++++,白细胞5~6/高倍视野、颗粒管型满视野。其它(一)。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茨威格作品的心理描绘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阐述了茨威格文学创作与心理学的渊源,提出了茨威格借鉴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深刻挖掘人物的心灵世界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