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8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改造和继承了哲学史上关于“突践”的观念,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体系和认识论。科学意义上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标志之一,为后人进一步深入研探人类认识过程和改造世界,开辟了唯一正确的途径。科学的“实践哲学”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形形色色的伪科学的“实践哲学”的消声匿迹。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大旗下,各色唯心主义者和机械唯物主义者,继续坚守自己的阵脚。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大体上都是这种唯心主义者。这样,他们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两个“实践派”。  相似文献   
102.
人物 :甲 ,哲学研究者 ;乙 ,宣传工作者 ;丙 ,哲学研究生。甲 :老乙呵 ,好久不见了。听说你们最近开了几次会 ,讨论“生产力标准” ?乙 :会倒开了几次 ,大家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不太一样。甲 :哦。也许 ,我可以给你们提供点参考意见。乙 :那太好了。首先 ,你得帮我们从最基本的哲学理论上弄清楚 ,什么叫“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标准”对“实践标准”的超越甲 :简单地说 ,它是指生产力作为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乙 :这好懂。但是 ,为什么对它使用“标准”这个词呢 ?甲 :在二十多年前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中 ,…  相似文献   
103.
面对二氏从本体论层面论证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精微性 ,张载生活时代的儒家不能不起而应战 ,也从本体论层面证成仁义道德。张载的学术贡献之一 ,在于他力求用“太虚即气”的气一元论证成儒家的仁道主义 ,回应二氏的挑战。在这个论证中 ,作为张载哲学论纲的《西铭》 ,实际在气一元论的人性论和仁道主义之间插入了中国式的宗法家长模式 ,使仁道主义实际上成了适应这种模式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一论证从反面启示人们 ,中国仁道主义的奥秘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新关学”不能离开唯物史观推演仁道主义。  相似文献   
104.
伯恩斯坦是“股份制中性论”首倡者:(1)写于1919年的《帝国主义论》在总体上把股份制论定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实际上也是列宁与当时所谓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论战的需要。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伯恩斯坦。他曾多年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负责人。“股份制中性论”是他被斥责为“修正主义”的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5.
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1864—1920年),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精神现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问题.华裔学者余英时先生说过:“韦伯在今天西方的社会科学界和史学界,显然是处于中心的地位,在近代西方哲学上,哲学家中有人向康德立异,也有人和他同调,但决没有人能完全不理会他的学说。今天韦伯的情况,使和康德十分相似.”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1911年,韦伯开始撰写多卷本大部头著作《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试图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探究近现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只在西方诞生,由于当时人们通常都把市场体制看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所以,韦伯在这里实际是试图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西方出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东方却未能如此。在  相似文献   
106.
西方“天赋人权论”是从抽象人性推导人权的。在巨变前的苏联和东欧,许多论者们依然用马列主义的名义重复着这种思路。以原苏联科学院副院长费多谢耶夫和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的人权专著为代表的理论,总是把关于人的本性(或本质)的研究作为人权研究的理论前提。这种思路也深深影响着中国论者:相当一批有影响的学者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重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后半叶,欧美学者对“股份制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搞社会主义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其中,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股份制的社会化特征为导向,按照“股份制社会主义”的要求定义公有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重大突破,成为中国搞“股份制社会主义”时的参考对象。英国工党一方面批评苏联式国有化思路,另一方面则从权力哲学的层面进一步为股份制正名,随后还把“股份制社会主义”操作化,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8.
伯恩斯坦虽"股份制中性论"受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严厉批评而在社会主义各国绝迹,但它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却受到了学术界的青睐,从第二国际演化而来的欧美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则对之推波助澜,加以利用,这种情况与欧美各国迫于社会主义压力而重视对马恩作的研究有关。美国当代名未来学家贝尔就说过:  相似文献   
109.
:“人权”是市场经济 (或商品经济 )的产物 ,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讲人权理论 ,是“商赋人权论”。而当年欧美早期人权理论则采用了“天赋”的理论形式。“天赋人权论”虽有资产阶级烙印 ,但它也确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价值观念组合  相似文献   
110.
<正> 世界上的任何革命性飞跃,包括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都是以某种哲学革命为伴随物的。我们党七十多年来,在实践上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在理论上则是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标志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前者的哲学基础是毛泽东的“实践哲学”,而后者的哲学基础,则是以“猫论”的提出为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