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教育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需要补充社会发展的横向逻辑与隐喻思维的理解模式。在社会演化横向逻辑的视野下,基于社会秩序的不同层次,课程与教学整合的两极连续体模型得以构建。整合逻辑包括课程论—教学论专注与归因的两极对立、思想与发展的两极趋近,以及融合与贯通的空白填补。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的发展策略包括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问题聚焦、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理论自觉以及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功能化即通过对教科书不同层面结构的调试,科学稳定地赋予其教育性质和功能。物理教科书功能的发展趋势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功能、物理学科特色的“蓝本”功能以及学生学习旅程的“母港”功能。在物理教科书编写功能化的具体策略方面,嵌入认知工具以实现可教易学、构思图景绘制以传递物理意蕴、综合运用文法以构建文本叙述是三种典型的样例。未来的物理教科书编写功能化应在“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科学和辩证法指导下不断开拓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理科学方法隐性教育的传统具体表现为科学方法描述方式的粗线条化、科学思维方法的异化与缺失、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知识决定论。立足显化教育的目的,可以结构化地理解物理学科内涵、在思维过程中关注思维方法、以高端备课促进科学方法的分类与融合,这些是有效超越隐性教育传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在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呼吁我们进一步关注有效教学。学习要求的区别性、教学重点的针对性、教学环节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习题教学的迁移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管理的基础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方面。通过教师发展,努力提升本专业学术水平,积极拓展相关学科学术视野,勇于树立教学相长的学生观,可以不断实现教学水平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邢红军  宁成  胡扬洋 《物理教师》2013,34(6):26-28,34
"力的分解"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以及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第一个"台阶",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其教学活动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示范作用.1当前教学中的两种偏向本节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偏向,以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为代表的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通过"拖拉机拉耙"的例子引入力的分解的含义后,指出了力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及"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无数  相似文献   
1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是高中物理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重难点.主要原因在于本节的公式繁多,并且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的深广度还未能充分适应.认真探讨本节教学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分化点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深度学习与问题情境紧密相连,却鲜有研究关注问题情境促进深度学习的机理如何。学界对“问题情境”存在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前者指客观实在情境,后者指外在的物理情境与内隐的心理情境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物理问题情境在深度学习中主要具有促进物理知识整合、激活物理高阶思维、培养物理问题意识三个方面的作用。物理问题情境内涵和作用的明晰可以为促进深度学习的物理问题编创、物理解题指导和物理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发端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开放式教学”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文化精神.厉以宁先生把开放式教学与封闭式教学对举,强调了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基础教育的开放式教学也体现了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性.我国的开放式教学表现出学内容的灵活重组与整合、教学活动基于高境界的师生关系、重视语言表达与书面读写、实践中开展思想方法与探索精神教育等特点.面对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阶段,未来的开放式教学应激活与充实开放式教学的文化内涵,提升对课堂教学弊病的批判能力,在新技术条件下坚守教师之爱,以及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区分并深入分析了拔河比赛的物理因果与胜负因果问题.认为拔河比赛是一个控制与反制、平衡与再平衡的博弈过程,拔河比赛比的则是双方利用摩擦力的技巧.最后总结了关注物理教学中的因果性问题等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