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呼吸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但不是唯一的功能。研究表明 ,肺除了实现气体交换外 ,还具有防御、代谢 (合成、释放、处理生物活性物质—前列腺素、肝素、组织胺、缓激肽、乙酰胆碱等 )、贮血及水液调节等功能 ,统称为肺的非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重视学科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形成,注重学生对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这是新课程与教学和传统课程与教学相比最重要的转变.本文从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内涵角度论述了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怎样甄别生物学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13.
中学理科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相适应,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对北京市93名中学生物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学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尽快对理科教师进行整体性、系统性、高层次和多途径的培训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概念是中小学理科各学科新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概念的形成与理解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概念的教与学,如何发挥概念在学生认知发展、观念建构方面的教学价值,如何通过概念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概念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等等,已经成为中小学理科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北京教育学院"科学教育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以"理科各学科知识结构与教学实践研究"为学科建设方向,重点研究了理科各学科的概念体系及其教学实践,本期《课程与教学》栏目选取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供广大教师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脑科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令人瞩目的学科之一。近年出现了爆炸性的发展。本文在简要回顾脑科学研究过程的基础上,综述了脑科学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自律意识差,但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为突出的特点,提出了一套以个人、宿舍、班级层层量化管理为主的学生管理制度,管理与引导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以生物高中新课程中的"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例,从如何对新课程的模块教学进行整体把握的角度出发,分析模块的知识体系构筑及逻辑线索,并从学科本质的角度阐述对模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整体把握"的模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范式本身的缺乏是该领域发展中的沉疴。这种研究范式的缺乏归咎于缺少继续和成人意识。鉴于此,从继续和成人两个视角出发,在生物教师继续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依据Nonaka和Takeuchi的默会知识循环转化的途径,可以构建基于临堂学习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默会知识作用,其有效实施取决于学习者临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探究、合作、自主是当今学习领域研究的三大主题.其基石是活动的设计。在对北京市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调研和听课中.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误区:学生“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了教学的浅薄与贫乏困境中”。  相似文献   
20.
胡玉华 《继续教育》2010,24(6):39-40
所谓“临堂学习”是指在实际教学的情境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地完成课堂教学实践的学习过程。通过焦点问题-外化-组合-迁移-再内化的循环转化的理想模式,完成教师个体的合意性建构和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连续几年的生物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正式提出了“临堂学习”的概念以及该模式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过程。文章还根据生物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该模式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了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是该模式成功与否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