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2740篇
科学研究   510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698篇
综合类   81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6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网络新闻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网络世界各类信息浩如烟海,以用户至上为理念的新闻网站必须及时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大量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验证,为受众提供新鲜而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用户而吸引更多的用户。那么,网络新闻中存不存在记者或编辑的主观性倾向呢?  相似文献   
52.
    
  相似文献   
53.
本文就日本近现代古文献学大师长泽规矩也的《支那学入门书略解》之得失略陈管见。本文先从三个方面论述该书之优点,再从四个方面指出该书的不足之处,然后得出结论:瑕不掩瑜,从总体而言,该书仍是一部高质量的汉学入门书指南。  相似文献   
54.
<正>今年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冬春连旱,特别是4月份以来,全省高温少雨,干旱突出,形成受灾范围广、受旱程度深、持续时间长的态势,是最近25年来旱情最为严重的一年。云南省档案局挂钩扶贫点——大理州巍山县龙街乡是一个贫困山区乡镇,地处黑惠江流域,辖区内水资源缺乏。龙街乡现有人口10850人,人均耕地不到2亩,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64元,种植业是全乡的支柱产业。今年气候反常,在遭受严重的雪灾后,进入4月份至今,全乡降水量仅为12毫米,干旱已经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目前,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都投入到抗旱保苗的紧张工作中,全乡已移栽的3216亩烤烟中有2120亩烟苗及其它部分农作物,因严重缺水而濒临干死。  相似文献   
55.
丹阳 《新闻天地》2005,(10):22-23
2004年11月,我远离家乡,初次来到长沙这个陌生的城市,来到湖南交通频道。  相似文献   
56.
文学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把握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清朝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进行比较,指出译文在文化因素的把握处理方面有几个值得再加斟酌之处,并予以分析说明,以期在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及更为妥善的处理。  相似文献   
57.
高职院校辅导员战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肩负育人的重要使命。必须提高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准确定位,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内容和方法,提高工作成效和水平,从而为国家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58.
59.
大约是在1937年的春节前,首长的西屋搬进来一位中年妇女。 首长对我(口述者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黄祖炎的勤务员。此处的“首长”指黄祖炎)说:“现在人手不够,你顺便给丁玲打水打饭,好不好?”  相似文献   
60.
一、引言出现"懂而不会"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所给的解法技巧性太强,不是题目自然而然的解法.那么怎样的解法才是自然的解法?文[1]指出:自然的解法就是从题目条件出发,每一步跨度不大,容易想到,易于理解.不过判断一个解法是否自然,不同的人可能看法不一样.因为自然与否,和解题者本身的素养有很大关系,比如掌握案例的多少,联想能力,灵活运用能力等,难以一概而论,就好比"显然易见"一样,在你看来是显然的,可能别人要想半天.下面笔者结合解题教学中的几个片断,就所教学生具体情况谈谈教学中关于自然解法的思考,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