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21.
22.
比尔·盖茨的成才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成才需要良好的教育。什么是良好的教育?马斯洛说得好“:教育如果能帮助个人发挥潜力,自我实现,那就是好的。”家庭教育重赏识比尔·盖茨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背景呢?2003年5月11日是母亲节,华盛顿大学的校园网上,贴出过这么一张问卷——你从母  相似文献   
23.
辩证法启示我们,“长”与“短”既是相互对立,也是相互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实施扬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辩证地看待并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以教师自觉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和校本教研为主要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增长,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以及专业信念等不断增强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5.
概括地说,教师的职业内涵就是“教书育人”,但怎样准确地理解、把握其实质却并不容易。从教20多年来,我对教师职业内涵的反思一直没有停止过。刚当教师那几年,自己对成为一名好教师的追求是“提高教学效果”,把着力点放在“教”字上,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使“教书”和“育人”成为两张皮,这从当年我的几篇文章中便可看出。如《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育人似乎不是教学题中应有之意,而成了教学外在的附庸。伴随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我逐步清晰地意识到,教师不仅要“鸳鸯绣取从君看”,更要“善把金针度与人”。在这个阶段,自己对成为一名好教师的追求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把着力点放在“学”字上,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因此,积极开展了“学习指导”实验,成了全国开展“学法指导”和研究“学习科学”早期的“拓荒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传播,自己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又有了新的提高。教师既要“提高学生成绩”,也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促进学生成长”。成为一名好教师的追求应该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把着力点放在“人”字上,关注的是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学生的“发展”。为此,我和同事们承担了联合...  相似文献   
26.
什么是知识,如何对知识作出划分,怎样给知识功能定位,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教学过程的思考与分析。“目标定向一分类指导”教学必须建立在新的知识观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7.
对错误的展示,容易引起注意和警觉;对错误的剖析,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实质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学会利用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是不犯或少犯错误的最好途径。语文教学中可相机运用“示错”法。一、教师有意“示”自己之“错”。对有些看似简单,但学生常常出错的问题,教师可有意示错,并要求学生去发现是否有错和错在哪里,引起学生的警觉。二、教师有意“示”学生之“错”。课文中的有些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似是而非,也不深究便轻率下结论。对这类问题要启发学生深思,将其提出来让同学们分析出错的原因,以求透彻理解。三、教师有意“示”教材之“错”。课文大都是名家  相似文献   
28.
初中课《十三岁的际遇》是田晓菲16岁那年在北大校园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的一篇抒情咏志散。作以“不系之舟”为意象,以不断追求理想为感情线索来组织材料,信笔抒写,浑然天成,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9.
诗意语文     
孔子曾告诫他儿子:“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意思是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如果我们赋予现代意义进行诠释,那就是:不喜欢读诗,就学不好语文。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关键是“阅读”。那么,对中小学生而言,阅读什么最好?我们的回答是:读诗最好!  相似文献   
30.
诗意语文     
孔子曾告诫他儿子: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意思是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如果我们赋予现代意义进行诠释,那就是:不喜欢读诗,就学不好语文。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关键是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