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1.
2005年10月16-18日,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综合性学术研讨会,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120多人参加了会议,叶佩珉理事长在大会上作了学会工作报告,中 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课题组就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和 交流,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曾宗永教授、王茂林教授分别作了《生物多样性》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的六种方法,以增强高职生语文基础,提高高职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一直是中学生物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自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以来,一直是以“生理卫生”为主题构建相关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时代对中学生物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形式下开展的课程改革,对中学生物课程的内容、理念进行了更新。《全日制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4.
将食物链顶端的狼引回黄石国家公园,激起了生态系统一连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学生物教科书是历史的产物,其诞生与“学科课程”的形成密切相关。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说明.中学生物教科书经常要体现主流文化意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其内容具有比较价值;编写时需要处理好国际借鉴与尊重国情的关系,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以系统的视角透视现实中的生物教科书,系统、全面地分析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用好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甲烷决定气候的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今,产生甲烷的微生物仅仅生存在无氧环境中,例如牛的肠胃里,但在地球遥远的过去,它们却主宰着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科研方法对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影响跆拳道运动成绩的四类专项身体素质,通过对不同专项身体素质因子的测验与分析,揭示了不同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内在关系,为各级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可靠的身体训练参数,以使跆拳道训练更加科学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 ,诗词经常被引入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 ,也有教师就在教学中的美学价值[1] 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也引用了许多有关诗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共引用了 2 0多首诗词 ,并设有“生物学与文学”栏目。本文试图从自然科学 (以下简称为科学 )与人文文化的关系出发 ,对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中诗词资源的利用进行探讨。1 生物学 (科学 )与人文视野的差异及重合1.1 科学与人文视野的差异举例 快速发展的科学 ,具有一整套不同于人文科学的探索自然的方法 :它以实证为判别的尺度、以逻辑为论辩的武器、以怀…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在原实验教科书的基础上修订时,依据课程标准增加动物类群的内容,突出重要概念的教学;同时吸纳一线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七年级教科书做删减,对探究活动进行精简。教科书修订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其修订的深层原因还有生物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 2005年10月16日~18日,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四川省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120多人参加了会议。叶佩珉理事长在大会上做了学会工作报告。报告根据中央和教育部领导的讲话精神,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重点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