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最近,听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解决问题”例3。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了解主题情景图(如下图)的图意后,提出问题:这里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思考了一会儿,纷纷举手发言。生1:3×4 7=19(人)。生2:2×6 7=19(人)。生3:5×4-1=19(人)。生4:2×9 1=19(人)  相似文献   
42.
开放性教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从广义上看,开放性教学是大课堂教学(即教学活动在空间上的开放),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不一定完全局限在课堂内进行。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需要,活动的空间由课内向课外乃至校外延伸,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与大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通过感性实践发展自己”。开放性教学从狭义上理解则是针对学校课堂教学来说的,主要体现:一为教学内容的开放,包括内容的丰富多样,内容的可供选择性,内容可以来自于教材,也可以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还包括例题或练习题形式的开放,  相似文献   
43.
用数学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材料呈现形式单一、情景人为编制痕迹过重、结构呆板、解题策略不够开放等问题,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更贴近生活,在体现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同时,实现更为多元的“解决问题”课程目标。然而,实践中,许多教师或受传统应用题教学理念的影响,或片面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对“解决问题”教学的进程缺少准确把握和有效控制,致使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有失偏颇的现象。基于此,我们认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4.
作为家长,常常试图与孩子用数学的方法谈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记得有一次去一家面馆吃面,看到面馆门面玻璃上写着“营业时间:早上6:00——凌晨2:00”,一时兴起,我随口问女儿:“他们休息了几个小时?”女儿脱口而出:“4个小时。”  相似文献   
45.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然而,将此目标落实于教学实践时,基本活动经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学中又该以怎样的策略引导学生达成这一目标?这些问题又成为一线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笔者现以“数的运算”学习为例,就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发生基础及其在具体内容学习中的表现等问题作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46.
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体现在数学课堂上.既有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又有教师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于数学学习内容的互动对话、教师恰当的问题引领等.对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7页至78页。《长方形面积计算》是一节传统教学内容,它是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是以后进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圆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的基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8.
前段时间,我们在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旋转>一课进行教学研讨时,就"旋转作为物体的一种运动方式,当把其引入数学学科来组织学生学习时,到底应该帮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着力点应该落于何处?教学目标又该如何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激励学生去参与、去体验的过程。而以问题情境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进行数学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比较有效的方式,已经在越来越多的数学课堂中应用。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感到。用以作为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活动的问题情境是否有价值,是否突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将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值得我们教师作深入的思考。本文即以此为主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50.
女儿好动,喜欢和我一起解决一些问题,最好是来一场比赛。这下,《数学暑假作业》中的一个问题又成了我俩一起“玩”的材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